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典型是中国政治社会的一道“独特景观”,树立政治典型虽缘起于苏联,但随着前苏联的解体,政治典型的树立和宣传亦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在言论相对自由、宣传媒介民间经营的西方,推出体现统治阶级核心利益的典型也屡见不鲜,但从其社会政治功能和思想引导的目的来看,西方国家同我国树立政治典型的目的和社会功能是不可比拟的。中国的“政治典型”是在某一领域或者某一历史时期突显出来的、对于特定工作领域具有指引作用的范例,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活的、形象的解释者,是活化了的时代精神、社会规范或政治主张。中国社会的树典型活动与政治权威关系密切,政治认同理论和符号权力理论为研究中国政治典型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文采用“过程-事件”方法,通过讲述李连成如何当选为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吃亏奉献,艰苦创业,带领西辛庄脱贫致富,逐步成长成为地方乃至全国性的政治典型,并当选全国十届、十一届代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代表和十七大中央主席团成员,河南省委委员、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候选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双料代表”、“农民第一人”这一具体事件的经过来展开中心论点的探讨,从典型自我成长过程、发现和界定典型、培养和树立典型、宣传和推广典型等方面,详细介绍政治典型给村庄和国家社会带来的影响及作用,运用政治认同理论和政治符号/象征理论对政治典型的建构活动进行剖析,以揭示政治典型的作用、实质和运作机制等。
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建立社会自身运行、管理、协调、保障等一系列机制,还需要建立一套形成社会共识、协调价值观念、团结社会力量的社会认同机制。政治权威应该结合时代特征和实际国情,对传统文化和理想主义下的政治运作机制进行适当调整,兼顾政治权威、政治典型、社会民众三者的利益,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作为社会认同和治理的核心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