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大势下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民生问题就是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民生问题,尤其是农村的脱贫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在我国人口比例中,农村人口占据很大的比重。我国也长期受农村贫困问题的困扰,所以研究农村贫困问题,消除贫困有助于我们国家的和谐发展和维持社会的稳定。自十七大以来,我国农村脱贫开发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是想要完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任然任重而道远。本论文系统梳理了农村脱贫开发的内涵以及相关基础理论。对目前农村脱贫开发政策发展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对农村脱贫开发现状深入分析,比较了不同的农村脱贫开发模式取得的成效,指出我国农村反贫困应从开发人力资源入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针,实施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计划,推进小额信贷,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探讨建立中国农村的反贫困模式,进一步减少或消除农村贫困,提出相应的农村扶贫政策建议。探讨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障碍,主要是贫困人口数量较大及驾驭资本能力较弱、脱贫稳定性差、返贫多因性、贫困人口参与意愿和主体作用没有得到较好的调动和发挥、脱贫开发工作机制有待完善等,并挖掘产生问题的原因。对于我国扶贫攻坚、精准脱贫时代的政策制定具有现实的参考价值,对于典型地域性欠发达地区的脱贫,改善民生的政策深入,具有指导作用。最后在对国外治贫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实证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中部贫困地区的脱贫路径选择和发展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