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骈文指偶句较多、少用虚字、多用四六句、句式整齐的文章。鼎盛时期的骈文还有多用典故、讲究声律、追求藻饰的特征。以此标准来看,北朝时期的骈文约有814篇,其中十六国时期约有骈文25篇,北魏时期约有骈文122篇,东魏、北齐时期约有骈文128篇,西魏、北周时期约有骈文210篇,隋代约有骈文329篇。十六国时期骈文受当时社会上盛行注重经史的学风与实用的文学思想、佛经翻译、士人注重“文”的文学认知、统治者的管理模式及其选举方略的影响,而形成偶对较宽、少用典故、以散运骈、字词简易与富有气势的文体特征。这些特征既与魏晋骈文的特征有很大的差异,又不同于东晋骈文的特征,表明骈文在十六国时期开始走上一条新的道路。北魏骈文受拓跋氏的汉化政策、文化传统、南朝文风与文人心态的影响,形成偶对工整、多用四言句、少用典故、语汇平实、直抒胸臆的特征。与十六国时期骈文相比,北魏骈文在体制上变得更为规范。这表明骈文在北魏时期已经成熟。东魏、北齐骈文受高氏承袭并发展北魏的汉化政策、士人重文轻质的文学思想、邺城的文化传统及其风俗的影响,形成偶对娴熟、词风多样、趋于四六化、结构紧凑、技巧圆融、辞哑意常的特征。透过这些特征,可以看出东魏、北齐骈文较有文采,甚至有偏于形式的倾向。与北魏骈文相比,东魏、北齐骈文虽不及其有思想内容,却在形式上更为完善。可见骈文在东魏、北齐时期逐渐向形式方面发展。西魏、北周骈文受庾信与王褒的骈文创作、复古的文化政策、关陇作家群的衰落、及关中地区多元的文化构成的影响,而形成对仗精工而自然、用典繁密而贴切、音韵谐美、多用四六句、情文兼至的特征。西魏、北周骈文具备了鼎盛时期的骈文要求的所有要素(如对偶、用典、声律、四六句、藻饰),达到文质彬彬的艺术高度。无论是思想情感,还是艺术成就,北魏骈文与东魏、北齐骈文都不能与西魏、北周骈文相提并论。骈文在西魏、北周时期进入了巅峰期。隋代骈文受隋朝统一的时间短与关陇、山东、江左三大作家群各持不同的创作风格、及其多元一体的文化体系的影响,形成了杂而出新的特点。“杂”主要表现在一部分隋代骈文延续梁、陈骈文的遗风,体制完备,却缺少思想内涵;另一部分则继承了北魏骈文的传统,思想性强,但形式上却不够完善。“新”则表现在隋代骈文中有一小部分作品既有气骨又有文采,初步融合了南北文学的风格,预示着骈文发展的新方向。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隋代骈文都远落后于西魏、北周骈文。骈文发展至隋代而陷入衰落期。骈文在十六国时期开始走上新路,发展至北魏时期进入成熟期。在东魏、北齐时期逐渐偏向于形式方面,而在西魏、北周时期进入巅峰期,到了隋代衰落。北朝骈文的演进历程颇为曲折,逐渐形成了质朴自然、刚健俊朗的特质。这种特质与南朝骈文的风格特征明显不同,因此对后世的骈文创作颇有影响。其代表作家庾信,更成为后世骈文家竞相膜拜的对象,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