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y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庆,是人类社会各个族群普遍传承的一种重大的显性文化事象。它紧密地伴随着各民族的生产与生活实践,在传承过程中不间断地延续着、变异着、丰富着、发展着,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在特定的时空、民族中,构成了一部五彩缤纷的节庆风情画卷。本文的研究空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是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与准噶尔盆地。按照民族学的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新疆主要分为:以维吾尔族为代表的绿洲耕牧型(主要分布在两大盆地边缘)的农耕经济文化类型组;以哈萨克族为代表的盆地草原游牧型的畜牧经济文化类型组,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明显带有这方面的特征。本文的研究对象——新疆少数民族的节庆文化,主要以西迁节、那达慕大会和葡萄节为主。其产生大多与宗教、生产有关,而且多具有纪念性、季节性和祭祀性特点。其文化内涵包括节日庆典、宗教文化、屯垦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等。每个节日所隐含的文化内涵都具有民族性、地方性、多元性、融合性等特征,都不是单一的独立存在的。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活跃在新疆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的部分少数民族举行的节庆活动。它在综合经济生产与社会组织民俗、信仰祭祀民俗以及游艺娱乐民俗等事象上,展现出的鲜明特色与兼容性。少数民族节庆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各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并经世代传承积淀的文明,以其鲜明的个性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增光添彩。本文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运用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的相关理论,对新疆的节庆文化进行文化内涵探讨、价值分析,对其保护利用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发展、日渐完善的认识和有效合理的保护措施的总结,学习和借鉴举办比较成功的节庆,吸取其经验、教训,对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进行一次从个体到总体的把握。基本思路是:根据特殊的地理环境对新疆的少数民族节庆文化进行分类,具体对西迁节、那达慕大会和葡萄节进行内涵探讨和价值分析,对新疆的节庆文化价值进行分析,从记录性保护、立法性保护和全民保护等方面,结合国内外的有关经验与措施,对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进行保护和利用,对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宣传,主要是对节庆文化中承载的优秀传统民间文化予以弘扬、传承和振兴。第一章绪论,提出总体设想,包括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评述及所运用的理论与方法等;第二章对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简要介绍和分类概述;第三章以锡伯族西迁节、那达慕大会及葡萄节为例,对其由来、文化内涵及活动内容进行分析;第四章探讨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第五章提出保护与利用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措施及实施保护工程的意义;最后,在结语中,对整篇论文进行了回顾总结,提出新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的传承和统筹保护利用的思路,指出尚未解决的难题,提出对应的解决办法和几点希望。
其他文献
医院实行全成本核算是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一项重大改革,军队医院全成本核算对降低医院经营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模式已不
识别企业供应链运作中潜在的风险因子及联动特征,并选择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杠杆策略,是维持供应链运作的稳定与高效的重要议题。基于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特性,本文在剖析了
当前,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理论及算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得到了飞速地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语音和图象处理、数字通信、谱分析、模式识别
本文根据供应链金融理论,分析存货质押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各主体间的博弈关系,对复制动态方程表示的银行、物流企业及中小企业利益函数进行数值分析,认为存货质押供应链金
新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放在了首位,其中第一条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良好的英语学习动机。英语学习动机是英语学习个体因素中具有能动性的因素之一,也是
本文针对大圆直径的测量,选用高精度激光位移传感器,以“弓高弦长法”测量原理为基础,实现了大圆直径的非接触式测量。推导了各激光位移传感器相对位置的标定公式;通过分析传
《普通中学音乐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明确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
<正>一、重庆股份转让中心简介重庆股份转让中心于2009年7月正式批准成立重庆股份转让中心重庆股权交易中心经过四年多的发展,现已发展成挂牌数量过百,包括三个板块:优先市场
目的 观察穴位艾灸加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80例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者,分别采用穴位艾灸加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治
政府提高绩效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关键在于有效地对公务员进行激励。在文献研究基础上,从激励的"双因素"角度分析了我国公务员激励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而提出了完善公务员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