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淀粉是一种价格低廉、易获取、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中,淀粉基食品包装膜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包装材料”之一。然而,由于淀粉材料自身属性的限制,导致所制备的纯淀粉食品包装膜往往存在直接力学性能不高、疏水性能较差、活性(如必要的抗氧化性与抑菌性)缺乏等不足。静电纺丝是一种实验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的制备纳米材料的新型技术。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可直接将聚合物制备成纳米纤维膜,其产物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与良好的机械性能等优点。同时,以静电纺丝技术为基础,借助简单的混纺手段可载入不同类型的活性物质,提升纳米纤维膜的功能特性。鉴于此,本文对静电纺丝技术进行改进,研究在温度辅助条件下淀粉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同时,从交联改性联合多相复合的角度,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等表征手段和机械性能测试、静态水接触角测定、抗氧化及抑菌分析等试验方法,探讨了淀粉纳米纤维膜的功能性改造及形成规律,为新型淀粉基食品包装膜的研究乃至应用拓展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以高直链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温度辅助——静电纺丝法制备淀粉纳米纤维膜,研究不同纺丝条件对淀粉膜中纳米纤维微观结构的形成影响。由于纳米纤维结构的特殊构造,较常规流延法制备淀粉膜的机械性能更佳。此外,利用戊二醛蒸汽对制备的淀粉纳米纤维膜进行交联改性,探讨了其疏水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静电纺淀粉纳米纤维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纺丝浓度25.0%、纺丝电压20.0 k V、纺丝距离15.0 cm,其微观纳米纤维形貌良好,纤维平均直径为303.36±53.60 nm;当交联时间为12 h时,静态水接触角可达93.2~°。通过上述研究,获取了一种淀粉纳米纤维膜的有效制备方法及疏水性改性的途径。2.在上述淀粉纳米纤维膜的构建基础上,以高直链玉米淀粉和茶多酚为原料,通过混合静电纺丝制备淀粉/茶多酚复合纳米纤维膜,研究了茶多酚介入对淀粉/茶多酚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力学强度乃至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化学交联技术改善了复合纤维膜的疏水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静电纺淀粉/茶多酚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质量分数25.0%、茶多酚质量分数10%,其微观仍然具有良好的纳米纤维形貌,纤维平均直径为257.03±45.37 nm,且具备了抗氧化功效;当交联时间为2 h时,静态水接触角可达86.5~°。通过上述研究,获取了一种兼具疏水性质与抗氧化功能的淀粉基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有效制备方法及规律。3.以高直链玉米淀粉、聚乙烯醇和磷酸锆钠银为原料,进一步探讨了三元复合下淀粉基纳米纤维膜(即,淀粉/聚乙烯醇/银离子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及功能性变化。聚乙烯醇加入可以有效改善淀粉纳米纤维膜力学性能,当淀粉与聚乙烯醇的体积比控制在60/40时,在保持淀粉膜中良好纳米纤维形貌(纤维平均直径为215.67±50.00 nm)的同时,其力学性能最佳(断裂伸长率为61.45%、弹性模量6.32 MPa、拉伸强度0.70 MPa)。并进一步利用化学交联技术改善了复合纤维膜的疏水性能,当交联时间为12 h时,静态水接触角可达94.0~°。在较小程度妥协微观性能的基础上,磷酸锆钠银载入量为4%时,淀粉/聚乙烯醇/银离子复合纳米纤维膜具备较好的抑菌性能。通过上述研究,获取了一种兼具力学性质与抗菌功能的淀粉基复合纳米纤维膜的有效制备方法及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