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中国煤炭净进口1.03亿吨,首次迈入世界煤炭净进口国行列。中国一直是煤炭出口大国,1990年以来累计出口煤炭9亿多吨,2003年达到出口高峰,成为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国,之后煤炭出口量逐年下降,进口量逐年上升,5年之后的2008年中国就由第二大煤炭出口国变成第二大煤炭进口国,2009年成为煤炭净进口国。中国由煤炭净出口转变为煤炭净进口,不仅改变了中国国内的煤炭供应格局,也打破了整个世界的煤炭贸易格局。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煤炭消耗越来越多地依赖进口。 从影响煤炭进口的因素方面分析,中国的煤炭进口具有其必然性。短期方面,2009年国际市场上,受金融危机影响煤炭需求大幅度降低,导致国际煤炭价格走低;国内市场上,山西煤炭资源的整合使煤炭供给大幅度降低,而经济危机后的经济刺激计划使国内煤炭需求提高,国内煤价上升。由于国际煤碳与国内煤碳价格差的扩大,国际煤炭平均价格比国内煤炭价格低30~170元/t左右,平均低70元/t,2009年中国煤炭进口激增。 长期方面,第一,随着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煤炭价格的扭曲逐步得到纠正,这使得煤炭价格长期低于正常价值的情况得到扭转,煤炭价格走入了上升通道。随着国内煤价的上升,国内外煤价的价差缩小,国内煤炭的价格优势逐渐减小。这个过程反应了政府力量在价格形成过程中的削弱,由国内外市场力量来主导价格形成,调节资源配置的实现。 第二,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煤炭消费呈上升趋势,且上升的速度大于煤炭产量的增速,改革开放30年,中国GDP年均增速高达9.8%,煤炭需求相应增长。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3年以来,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GDP高速增长,经济超常发展,2003-2007年连续5年GDP增速超过10%,经济总量提前翻番,加之能源强度高(是美国的约3倍),能源需求总量提前增加。 第三,中国国内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国的国际石油供应却有很大风险。按照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将达到15%。尽管煤炭消费会对环境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但是按照当前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惯性,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长期是不会改变的。 中国煤炭进口也具有其合理性。首先,煤炭资源的进口,有利于国内煤炭资源的保护。长期以来,由于政府干预煤炭价格的因素,煤炭价格一直偏低,导致煤炭需求旺盛,煤炭开采强度不断增加,环境资源遭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中国东部地区总体上已进入煤炭资源枯竭期,煤炭产量重心提前西移。但超强度开采已经引发诸多问题,汾河曾断流,空气污染、土地塌陷等现象触目惊心。 其次,许多发达国家早已把煤炭资源的自然储备当做能源安全的大计。许多国家已经停止采煤,如西欧。转而进口煤炭并储存起来,如日本等。目前全世界共有10个国家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如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瑞典、瑞士、挪威、芬兰、英国、韩国。国家数量虽不多,但这些国家均在国际社会有较大的影响力。 再次,中国国际贸易顺差压力大。减少煤炭出口、增加煤炭进口可以缓解这一压力。2009年底,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减少煤炭出口、鼓励煤炭进口是一种合理选择。中国需要反思传统的国际贸易思维。连依靠中国焦炭(煤炭制品)供应的欧盟也敢对中国焦炭出口征收反倾销税。为避免贸易摩擦,扭转贸易顺差,煤炭进口是理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