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鬼怪是美国文化和文学中比较独特的现象,可以追溯到万圣节和美国早期的文学中的怪魔意象,它除了包含黑暗,邪恶和神秘的意义,还有滑稽可笑的含义,有时还能附着于人,操控人。《女勇士》自出版以来,先后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其副标题是“Memoirs of A Girlhood among Ghosts”(论文集:鬼影憧憧中的少女)。而“鬼怪”也成了理解这本书的关键所在。关于它的具体所指–文学形象,批评家和读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后殖民主义批评家认为它生长在美国白人群体里,女权主义批评家将其解释为男性统治的社会,等等。这篇论文旨在阐述这样一个观点,就是“鬼怪”一词的含义不是单一的,而是包罗万象的,可以有很多种解释。同时,它又是非完全贬义的,多面的。本篇论文还旨在于消除人们观念中普遍对于“鬼怪”这一符号的误解和陈见。就根本来讲,这本书里的“鬼怪”植根于美籍华人在不同传统、文化的激烈冲突中由于中国文化和思维模式以及自身的封闭等因素的影响,对美国社会和文化缺乏了解,误解而产生的一种异化;它也植根于美国社会对华人的误解、偏见和歧视进而产生的一种异化;以及由妇女所受的性别歧视和压迫而形成的一种异化。本篇论文分导言、三个章节和结语共五个部分。导言部分阐述了“鬼怪”的含义问题,分列出各个学派对它的不同理解,进而阐述出本论文的中心,指出“鬼怪”含义的非唯一性和包含性。第一章是“鬼怪”在《女勇士》中的第一个表现:任何不熟悉的事物让人产生的恐惧,焦虑和误解会异化成”鬼怪”。论点分别在”妖魔化的中国”和”妖魔化的美国”中进行论述,论文逐一讨论了它们的含义,着重指出其成因:。第二章讨论了“鬼怪”的另一种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