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钠诱导胃部高敏的机制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tan0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内脏高敏感(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VH)是指内脏对生理性或伤害性刺激的耐受阈值降低的现象。目前认为,内脏高敏感是产生功能性胃肠病症状的主要病生理机制之一,腹痛和烧心是内脏高敏感的常见临床表现,常见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Functional Dyspepsia,FD)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等患者中。患者的内脏高敏反应多在某些特定条件的刺激下出现,例如特殊食物的接触、温度变化、酸暴露以及心理压力等。食用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作为一种常见的食物增味剂,常被添加在食物中以增加鲜味。临床观察及试验表明,易感人群在摄入MSG后会出现头痛、肌肉紧张、麻木、疲软和脸部潮红等躯体症状,或是出现腹痛、腹胀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被称为“谷氨酸钠症候群”。既往动物实验表明,急性摄入大量或慢性长期摄入MSG会导致躯体疼痛阈值的下降,但目前关于MSG对内脏高敏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尚不明确。Tas1r1/Tas1r3受体是味蕾上感受MSG的主要鲜味受体,II型味觉细胞受到MSG刺激后释放ATP,一种重要的疼痛相关神经递质。最近有研究表明,Tas1r1/Tas1r3还分布在一类特殊的消化道上皮细胞——“Tuft细胞”的表面,其有着与II型味觉细胞类似的味觉传导信号通路,可能在MSG引起的内脏高敏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体内试验,探究食用谷氨酸钠造成胃部内脏高敏感的机制,探究tuft细胞在这一反应中的作用,为缓解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内脏高敏感提供全新的治疗策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研究内容和方法1.MSG对小鼠胃敏感性的影响:给予C57BL/6小鼠低、高浓度的MSG灌胃,检测MSG刺激后小鼠对于胃部球囊扩张刺激的耐受阈值,记录小鼠斜方肌在不同球囊压力大小下的肌电活动,探究在体MSG刺激对小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小鼠预灌胃Tas1r1/Tas1r3受体抑制剂(Gurmarin),再给予MSG灌胃后检测小鼠对胃部球囊扩张的肌电反应,探究味觉受体在MSG引起的内脏高敏感中的作用。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三磷酸腺苷(ATP)受体抑制剂(Oxidized ATP,o ATP)和5-羟色胺(5-HT)受体抑制剂(昂丹司琼)进行预处理,再给予MSG灌胃后检测小鼠对胃部球囊扩张的肌电反应,在体探究ATP和5-HT在MSG引起的内脏高敏感中的作用。2.MSG对胃窦上皮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探究:建立体外原代单层胃窦上皮细胞模型,采用不同浓度MSG(5,50 and 100 g/ml)刺激细胞,检测刺激后培养液中ATP和5-HT的含量,探究MSG刺激对胃窦上皮细胞的影响。通过Tas1r1/Tas1r3受体抑制剂Gurmarin预处理和小干扰RNA(si RNA)敲降Tas1r1/Tas1r3表达,检测MSG刺激后胃窦上皮细胞疼痛相关物质的含量,探讨Tas1r1/Tas1r3在MSG引起的胃窦上皮细胞反应中的作用。3.胃tuft细胞在MSG诱导的疼痛相关物质释放中的作用:构建荧光标记Ch AT表达细胞的转基因小鼠Ch AT Cre;Rosa26m T/m G(Ch AT-EGFP),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在小鼠胃组织切片上分别进行tuft细胞标记蛋白DCLK1、Tas1r1受体蛋白和Tas1r3受体蛋白染色,分析Tas1r1/Tas1r3在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Ch AT-EGFP小鼠的单层胃窦上皮细胞,进一步进行Tas1r1/Tas1r3染色,明确Tas1r1/Tas1r3在胃窦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构建Ch AT阳性tuft细胞特异性表达白喉毒素受体的转基因小鼠Ch ATCre;Rosa26i DTR+(Ch AT-DTR)并以Ch AT-EGFP小鼠为对照小鼠,利用转基因小鼠胃上皮细胞类器官培养单层胃窦上皮细胞,采用白喉毒素(Diphtherin toxin,DT)选择性敲除胃窦上皮细胞中的Ch AT阳性tuft细胞,再检测MSG刺激后胃窦上皮细胞疼痛相关物质的释放水平,探讨tuft细胞在MSG刺激引起的胃窦上皮细胞疼痛相关物质释放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1.MSG作用于Tas1r1/Tas1r3受体介导ATP信号通路导致胃部高敏感:(1)低、高浓度MSG(0.1和0.4 mg/g小鼠体重)灌胃后,小鼠胃部因球囊扩张引起的肌电活动显著增加2-3倍,高浓度MSG引起的小鼠肌电活动增加较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Tas1r1/Tas1r3受体抑制剂Gurmarin显著抑制MSG导致的小鼠胃部对球囊扩张的高敏反应(P<0.05);(3)ATP受体抑制剂o ATP显著抑制MSG引起的小鼠胃部高敏感(P<0.05),而5-HT受体抑制剂昂丹司琼对于MSG引起的胃部高敏感无作用(P>0.05)。2.MSG通过Tas1r1/Tas1r3受体激活体外胃窦上皮细胞ATP的释放:(1)不同浓度MSG(5、50 and 100 g/ml)刺激原代单层胃窦上皮细胞后,细胞释放ATP量较阴性对照(PBS)呈浓度依赖性增多(分别增多1.8倍、3倍和4.2倍,P<0.05),而5-HT释放量无显著差异(P>0.05)。(2)Gurmarin预处理原代单层胃窦上皮细胞后,MSG刺激引起的细胞ATP释放被显著抑制,与阴性对照(PBS)刺激后产生的细胞ATP释放量无差异(P>0.05)。(3)Tas1r1 si RNA和Tas1r3 si RNA敲降了原代单层胃窦上皮细胞中Tas1r1和Tas1r3的m RNA表达,敲降率约50%。在受体表达显著下降的细胞中,MSG刺激导致的细胞ATP释放量与阴性对照(PBS)刺激后导致的ATP释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3.表达Tas1r1/Tas1r3的胃tuft细胞是MSG刺激引起ATP释放的主要来源:(1)Ch AT-EGFP小鼠胃组织的免疫荧光染色证实胃窦上皮细胞中Ch AT阳性的细胞同时表达tuft细胞标志DCLK1;(2)Ch AT-EGFP小鼠胃组织的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发现,Ch AT阳性的tuft细胞表达Tas1r1和Tas1r3受体;其单层胃窦上皮细胞免疫荧光染色也提示,Tas1r1和Tas1r3受体与Ch AT在同一细胞上表达;(3)40ng/ml和100ng/ml的DT可有效敲除Ch AT-DTR小鼠胃窦上皮细胞中的Ch AT阳性tuft细胞,同时造成Tas1r1和Tas1r3受体表达的显著下降,同浓度的DT对Ch AT-EGFP小鼠胃窦上皮细胞无影响;(4)在有效敲除Ch AT阳性tuft细胞的单层胃窦上皮细胞中,MSG刺激诱导的细胞ATP释放量与阴性对照(PBS)刺激后诱导的ATP释放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谷氨酸钠可引起小鼠胃部高敏反应;2.谷氨酸钠通过激活味觉受体Tas1r1/Tas1r3,引起胃窦上皮细胞ATP释放,造成内脏高敏感;3.胃窦上皮细胞中表达Tas1r1/Tas1r3的tuft细胞可能是MSG刺激引起的ATP释放的主要来源,tuft细胞是参与内脏高敏感发生的重要细胞。
其他文献
DNA复制持续受到内源性或外源性复制压力的影响,包括DNA损伤、异常的二级结构、核苷酸的缺乏或转录过程的干扰。为了应对这些复制压力,细胞演化出了一套精密的复制压力应答反应来防止复制叉崩解并修复受损的DNA。复制叉翻转是一种常见的复制压力应答反应。复制压力解除后,翻转的复制叉能够被解旋,重新形成正常的复制叉结构,重启DNA复制。复制叉翻转-重启的过程受到精密的调控。复制叉翻转通过抑制DNA的合成、减
学位
先天性免疫(innate immunity)通过快速非特异性的反应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这个过程依赖于模式识别受体(PRRs)对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以及损伤细胞所释放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的快速识别。NOD2是胞内抗细菌免疫的关键模式识别受体(PRRs)。尽管NOD2是胞内可溶性受体蛋白,但可定位至细胞质膜和内体膜上以监测病原菌的入侵并识别细胞壁有效成分胞壁酰二肽(MDP)从而
学位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13页第一题,练习二十五的第2~5题及相关内容。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学难点:小数乘、除法的简便运算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以练带理,在练习中梳理知识,沟通拓展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1.口算课本第113页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一边练
期刊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项系统的、全面的工程,其自身的主题性、发展性、系统性和全面性是帮助学生提高运动能力、学习健康知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对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1+1”,而是要找到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点,建立学科之间“有意义”的联系。因此,本案例发挥校本课程特色,多学科共同教研,构建“跟着李白游中国”的跨学科学习主题,实现知识与技能超链接
期刊
研究背景与实验目的:在全球肝癌的发病率位居肿瘤的第五位,也是全球导致死亡的主要癌症之一。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占所有肝癌的75%-85%。尤其在中国,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发病率居高不下,由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的疾病进展过程的存在,HBV感染后HCC占我国肝癌发病率的80%
学位
目的:通过大鼠肝脏部分切除术(Partial hepatectomy,PHx)建立肝脏再生模型,应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er,GC-MS)代谢组学技术来阐明PHx术后血液代谢谱变化规律,从代谢改变方面揭示PHx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生物学事件;筛选出与肝脏再生相关的代谢标志物,在临床样本中完成验证,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本研究中共
学位
<正>蒙台梭利说过:“一旦幼儿被放在一种促进他们自我成长的情境中,让他们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生活的节奏和方式来活动,他们将会呈现出巨大的特性和智能。”幼儿是天生的探索家,教师要跟随他们的好奇心,发现有意义的教育契机,不断丰富幼儿的认知和经验。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教师的知识经验和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我们始终密切关注幼儿,并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探索。
期刊
研究背景Microwell-seq,为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单细胞测序技术。该方法通量高、成本低。急性髓系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具有高度异质性。单细胞测序技术,能揭示单个细胞的基因表达状态,反映细胞间的异质性。将单细胞转录组测序与AML结合,能深入了解肿瘤及微环境中,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变化,对致病机制进行深度解析。由于基因表达的复杂性,不同患者,治疗方案及预后差异较大。尤其是复发及难
学位
光合生物进行光能的收集、传递和转化均是在镶嵌在光合膜上的蛋白复合体上完成的。莱茵衣藻是常用来研究叶绿体生物合成和光合成研究的模式生物。所以,研究在莱茵衣藻中的光系统蛋白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对帮助理解在不同环境和状态下光合作用的变化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了获得莱茵衣藻中光系统I和光系统Ⅱ不同的结构特征,本文借助冷冻电镜获得了两种在不同状态和条件下存在的光系统I和光系统Ⅱ超复合体的结构研究,对光系统I和光
学位
第一部分溴及末端结构域蛋白功能抑制对肝细胞性肝癌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背景目前,对原发性肝癌特别是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治疗的研究进展比较缓慢。近年来,随着对肿瘤靶向治疗包括联合靶向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有望成为HCC的治疗新的方向。溴及末端结构域(Bromodomain and extraterminal,BET)蛋白是一类含溴结构域的高度保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