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俱舍论》中的“十八界”观之研究

来源 :西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d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公元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开创了世界四大宗教之一——佛教之后,涌现了一大批此教派的继承者。在众多贤者中作为世界二胜六严之一的世亲论师著作了《阿毗达磨俱舍论本颂》其中囊括着《小乘佛教阿毗达磨藏》、《对发七论》以及《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三部经典的内涵。因此,不少贤哲对此经典所做的注疏数不胜数。而且,在19世纪中旬由魏莱蒲山先生将此经典译成法语后,掀起了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其研究的浪潮。本篇论文也立足于《俱舍论》,从《俱舍论》庞大的理论体系中选择“十八界”的认识观为研究对象,系统地阐述了“十八界”思想。第一章论述《俱舍论》的源流时,分三节做了系统地阐述,在第一节中以经论《俱舍论本颂自注》和《俱舍论讲解》为证,论述了《俱舍论》的起源,提出了《俱舍论》从说一切有部的重要经典《对发七论》和《大毗婆沙论》中吸取了广泛内容的同时,在结构编排上以《杂阿毗昙心论》为依据的结论。在第二节里据可靠的史记为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试析了《俱舍论》的作者世亲论师传,同时此经典藏译者噶哇·白泽的生平做了概述。在第三节里以《德格丹朱尔》为主要的参考文献,论述了《俱舍论》在印藏两地的传播和发展过程,并以诸多可靠的历史文献为有力证据,简述了《俱舍论》在藏的传承史,弥补了之前在这一方面的缺憾。在第二章中,以《俱舍论本颂》和《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为依据,分三节对“十八界”做了系统地阐述。在第一节中关于“界”一词的内涵从音、意两个方面做了深入的分析。在第二节中,针对“界”的数量界定为“十八界”的原因做了详细的论述,与此同时按照经论析言阐释“十八界”思想的目的,及其顺序、分类做了系统的论述。第三节中,结合现代科学的理论体系论述了“十八界”中的各“界”的概念、类别、总相、别相等。第三章里主要论述了佛教四大宗印对“十八界”的不同观点。在第一节里按照历史唯物主义观,简述了佛教萌芽时期印度社会的状况,对创之佛教的意图和佛教在印发展的过程做了简要的论述。第二节里论述了“宗印”一术语的音意和分类。主要论述了佛教与其他教派之间的区别,以及佛教内部四大宗印的不同点。在第三节里详细地论述了佛教四大宗印对“十八界”的不同观点。本篇论文的整体结构编排如下:一.论述《俱舍论》的源流。二.系统地阐述“十八界”观。三.论述了佛教四大宗印对“十八界”的不同观点。
其他文献
运用文献资料、哲学思辨等研究方法,立足于中国生命哲学的研究视角,对健身气功的养生思想展开研究。研究认为,"气"作为中国生命哲学的特有范畴,是健身气功的生命动力源,也是
左手材料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人工周期结构,它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都为负,因此又称作“双负媒质”。左手材料的结构一般分为两种:金属谐振结构和复合左右手传输线(CRLH TLs)。196
功能翻译理论极为强调目标读者的重要性。而功能派学者也通过多种方式论证在翻译过程中,目标读者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决定产生很大影响。《翻译批评——潜力
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推动与冲击,同时也产生了网络系统安全问题。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计算机网络组成形式多样性、终端分布广
国家考试的公平与公正,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信息技术与考试管理相融合是新时期现代考务的必然需求。遵循"互联互通、统筹复用"基本原则,通过与考试业务数据的融合,从考场、监控中心和专网建设三个方面的主要设备架构及技术参数为着力点,实现标准化考场巡查系统的高清化、身份验证多样化、考试指令标准化、作弊防控全频段、考务管理智能化升级建设;并以智慧考场建设为基础,融合智慧校园建设、多媒体教学保障条件,在多媒
本文首先介绍了鹰眼技术的背景及定义,以及运用鹰眼技术的意义。接着介绍了鹰眼技术在网球比赛中的应用形式和应用规则以及在网球比赛中所带来的影响,针对以上所介绍的不好影
采用复合DEA和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以陕西省为例分析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效率非DEA有效地区的形成原因,动态评价2012—2018年间竞技体育资源配置效率及其演变趋势。结果显示,
为了分析TCN网络通信故障的原因,需实现TCN数据的长时间采集及数据的完整记录,本文提出了一种TCN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方法 :利用安捷伦逻辑分析仪16801A的跳变存储方式实现TCN数
高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一线教师,同学们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也是苦不堪言。自2001年新课改以来,文言文教学有许多新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中职教师具有“双师型”的特点,建立适用于中职教师的、合理有效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中职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学校需要的融合、教师心态与学校氛围的融合,教师现实表现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