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代的职业教育体系伴随着学制的制定和实施而逐步创立、完善。1904年“癸卯学制”颁行,规定了实业教育的初中高三层次,农、工、商、商船四大类型,确立了实业教育体系的独立地位。独立的实业教育体系适应了当时政府发展实业教育、培养实业人才的需要,符合生产力、经济发展水平,有利于转变社会价值观念。实业教育体系在“壬子癸丑学制”中经历第二次变化,实业学堂中的封建性因素被去除,完成了社会属性的转变。这一阶段职业教育一词逐渐取代实业教育,从概念来说范围扩大,层次针对性变强;从实际来看,职业教育体系同实业教育体系一脉相承。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设立了融职业教育、师范教育与普通教育于一校的综合中学。职业教育体系的独立性被打破,在学制颁布后的十年中,职业教育同普通教育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本文从近代三部学制的制定背景、文本和类型的视角,分析职业教育体系自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形成过程,其层次、类型、阶段、形式、分布等要素的丰富与多样化。近代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教育系统中独立时发展更顺利,同普通教育体系融合时发展变缓。由此得出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应重视职业教育体系自身建设,完善内部要素促进职业教育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重视环境因素统筹安排依时调整职业教育体系。注重吸收他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经验,重视本国特色的继承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坚持独立性与沟通性的辩证统一,在同普通教育体系沟通时选择合适的形式,同时确保沟通方式与预期目标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