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传庭作为一名参与镇压明末农民起义的官军大员,地位举足轻重,在明末风云中,他的所作所为对国家产生过重大影响。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全面展现孙传庭的一生并对围绕在他身上的一些争议性问题做出研究,以期对其人和明末农民战争乃至整个明末变局的认识有所助力。第一章将对孙传庭早年做一简要介绍,以便读者能清楚其人的性格、能力,也就能更好地了解其日后军旅生涯中的一些决策作为。而这里所说的“早年”,是指从孙传庭出生(对其家族自然也会有所回顾)到第一次复出前,上起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下至明崇祯八年(1635)。第二章是对孙传庭第一次巡抚陕西期间的论述。由于前人已有珠玉在前,故所写偏重于孙氏的军事生涯,对其政治上的建树不做重点描述。所叙时段则为崇祯九年(1636)至十一年(1638),重点是孙传庭擒获高迎祥的黑水峪之战。第三章要写孙传庭入卫及下狱之事。这一内容是孙氏本人人生中的一大转折,也是关系到明末变局的一个重要节点。由于孙传庭等人的努力,到崇祯十一年,农民军一度陷入低潮,恰逢清军此时入侵,崇祯遂急召孙氏勤王,但在此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孙氏蒙冤入狱,这直接导致当农民军再起时,明廷没有可用之才予以镇压。换言之,孙氏的入狱,也是农民军得以“死灰复燃”并最终难以遏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本章要重点对孙传庭的冤狱进行分析。第四章写的则是孙传庭再次复出直到殉国的内容。本文以孙氏生平为线索,而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也正是决定明廷存亡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孙氏可以说是明廷最后的长城,他与农民军进行的三次大战最终影响了历史的发展。本章重点就是对这三次战争的论述,并对孙传庭进行评价。时间起止是崇祯十五年(1642)到十六年(1643)。附录部分主要是三个内容。一是将孙氏死后,同时代人吴伟业所作的一首挽诗《雁门尚书行》录下。因为这首诗是对孙氏生平,尤其是他最后岁月的一个纪实性描述,作为附录,有助于读者加深对孙传庭的了解。同时,本文一些章节标题,或化自此诗,或径取诗中之句以代,故附全诗于此,也便于读者查考;二是部分图片。笔者为写好本文,曾亲去孙传庭的故乡山西代县一观,虽未曾收获更多有用资料,但也拍摄了一些相关遗迹图,故附于文末,俾能更直观地让读者认识孙传庭;最后为笔者自制的一幅代州孙氏孙传庭支系简图,希望读者能借此进一步了解孙传庭家族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