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对高尿酸血症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中的证候及证候要素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揭示高尿酸血症证候分布规律及证素特点,深化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为中医药对高尿酸血症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方法:从中文数据库(CNKI、CBM、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检索出2000-2018年有关高尿酸血症的文献。根据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研究要求的文献。提取文献中的证候类型,在不影响证素提取的情况下,并进行规范处理,然后参照《证素辨证学》提取证素,建立数据库。对证候类型和证素分布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频次频率统计、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研究探讨其特点和规律。
结果:
1.文献数据分析:经筛选合格文献为37篇,收入病例数2845例,收入证候类型共26种,对其进行分解后,提取到13个证素,其中病位证素4个,病位证素累计共出现1952次;病性证素9个,累计次数5425次。
2.证候类型分布特点:2845例高尿酸血症病例中,频率大于5%的证候类型有:湿热瘀阻证(13.01%)、湿热蕴结证(8.89%)、脾气虚证(6.75%)、痰浊内蕴证(6.50%)、湿浊内蕴证(6.43%)、痰瘀互结证(5.06%)共6个。其中最主要的证型是:湿热瘀阻证。
3.病位证素:从文献当中提取到4个病位证素,其中以脾(44.04%)出现的频率为最高,余依次为肾(13.70%)、经络(6.15%)、肝(4.71%)。复合病位证素中出现频次最多的是脾+肾,脾+肝。
4.病性证素:提取到病性证素9个,分别是湿(68.64%)>血瘀(37.75%)>热(29.03%)>痰(26.01%)>气虚(11.00%)>气滞(9.38%)>寒(3.58%)>阳虚(2.67%)>阴虚(2.60%)。病性证素组合特点:二因素病性证素组合频率最高,单因素及三因素病性证素组合差异不大。而出现频率最高的前4位分别是湿+热+血瘀(17.22%)、湿(12.76%)、湿+热(11.81%)、湿+血瘀(8.44%)。在虚实病性证素统计中:实性病性证素占总病性证素的91.47%,虚性病性证素占总病性证素的8.53%。
5.证素组合特点:根据纳入的文献发现高尿酸血症证素组合形式共5种,排名第一的是二证素组合(36.87%),其次是三证素组合(33.31%)、单证素组合(13.92%)、四证素组合(11.81%)、五证素组合(5.09%)。其中,在二证素组合中,以湿+热(8.89%)的频率最高,其次是脾+气虚(6.75%)。在三证素组合中,以湿+热+血瘀(13.01%)的频率最高,其次是脾+湿+血瘀(4.85%)。
6.聚类分析:(1)血瘀、热、湿一类;(2)阴虚、气虚一类;(3)痰、经络、气滞、肝一类;(4)阳虚、寒、肾、脾一类。
7.病性证素关联分析:综合考虑支持度和置信度,最佳组合为湿和热,其次是痰、气滞和湿,湿、热和血瘀组合。
结论:
1.高尿酸血症的证候类型多样,未形成统一标准。以湿热瘀阻证最为常见。
2.高尿酸血症病位主要责之于脾、肾,与肝也密切相关。病性证素主要以湿、热、血瘀和痰为主。其病性特点为虚实夹杂,以实性病性为主。
3.结合聚类分析及关联分析,湿、热、血瘀组合,痰、气滞和湿组合在高尿酸血症致病中关系紧密。
方法:从中文数据库(CNKI、CBM、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检索出2000-2018年有关高尿酸血症的文献。根据文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研究要求的文献。提取文献中的证候类型,在不影响证素提取的情况下,并进行规范处理,然后参照《证素辨证学》提取证素,建立数据库。对证候类型和证素分布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频次频率统计、聚类分析、关联分析,研究探讨其特点和规律。
结果:
1.文献数据分析:经筛选合格文献为37篇,收入病例数2845例,收入证候类型共26种,对其进行分解后,提取到13个证素,其中病位证素4个,病位证素累计共出现1952次;病性证素9个,累计次数5425次。
2.证候类型分布特点:2845例高尿酸血症病例中,频率大于5%的证候类型有:湿热瘀阻证(13.01%)、湿热蕴结证(8.89%)、脾气虚证(6.75%)、痰浊内蕴证(6.50%)、湿浊内蕴证(6.43%)、痰瘀互结证(5.06%)共6个。其中最主要的证型是:湿热瘀阻证。
3.病位证素:从文献当中提取到4个病位证素,其中以脾(44.04%)出现的频率为最高,余依次为肾(13.70%)、经络(6.15%)、肝(4.71%)。复合病位证素中出现频次最多的是脾+肾,脾+肝。
4.病性证素:提取到病性证素9个,分别是湿(68.64%)>血瘀(37.75%)>热(29.03%)>痰(26.01%)>气虚(11.00%)>气滞(9.38%)>寒(3.58%)>阳虚(2.67%)>阴虚(2.60%)。病性证素组合特点:二因素病性证素组合频率最高,单因素及三因素病性证素组合差异不大。而出现频率最高的前4位分别是湿+热+血瘀(17.22%)、湿(12.76%)、湿+热(11.81%)、湿+血瘀(8.44%)。在虚实病性证素统计中:实性病性证素占总病性证素的91.47%,虚性病性证素占总病性证素的8.53%。
5.证素组合特点:根据纳入的文献发现高尿酸血症证素组合形式共5种,排名第一的是二证素组合(36.87%),其次是三证素组合(33.31%)、单证素组合(13.92%)、四证素组合(11.81%)、五证素组合(5.09%)。其中,在二证素组合中,以湿+热(8.89%)的频率最高,其次是脾+气虚(6.75%)。在三证素组合中,以湿+热+血瘀(13.01%)的频率最高,其次是脾+湿+血瘀(4.85%)。
6.聚类分析:(1)血瘀、热、湿一类;(2)阴虚、气虚一类;(3)痰、经络、气滞、肝一类;(4)阳虚、寒、肾、脾一类。
7.病性证素关联分析:综合考虑支持度和置信度,最佳组合为湿和热,其次是痰、气滞和湿,湿、热和血瘀组合。
结论:
1.高尿酸血症的证候类型多样,未形成统一标准。以湿热瘀阻证最为常见。
2.高尿酸血症病位主要责之于脾、肾,与肝也密切相关。病性证素主要以湿、热、血瘀和痰为主。其病性特点为虚实夹杂,以实性病性为主。
3.结合聚类分析及关联分析,湿、热、血瘀组合,痰、气滞和湿组合在高尿酸血症致病中关系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