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逮捕的听证制度实证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d04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刑事诉讼法》在修改之后,基于人权保障的基本理念,对在适用强制措施的部分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如扩大取保候审的范围、完善逮捕的适用条件、完善检察院审查批捕的程序、增加了羁押必要性审查以及强化三机关在强制措施期限届满之后的解除或者变更义务。然而我国审查逮捕程序的线性结构仍然没有改变,依然保持了一贯移送案卷审查的单一模式,审查期间对证据的核查也只是检察官对嫌疑人、检察官对侦查人员两种模式的交涉,审查逮捕程序缺乏司法性审查的核心问题仍然存在。然而审查逮捕权始终是一项司法权力,要纠正权力属性和权力行使的不匹配问题,改善我国审前羁押以及出现的不合理现象,就有必要对审查逮捕程序进行诉讼化改造,使之恢复司法权力外观。将审查中的双方格局变更为审判式的三方构造模式,这种模式在域外称之为审前羁押的司法审查制度。我国最高检早在2013年6月于全国检察机关第四次侦查监督会议提出:要进一步推动侦查监督工作的改革,探索公开审查案件的方式。从2014年开始高检侦监厅就开始调研并指导各地开始探索。司法实践中,事实上实行的是审前羁押的检察审查。为了改善我国审查逮捕程序属性偏离问题,实践中检察院也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对审查逮捕程序进行诉讼化改造,各地纷纷进行了如听证制审查、听证式审查等名字不同但程序性质、目的相同的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本文以审查逮捕的听证制度实证研究作为论文选题,并展开研究。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大约三万字。第一部分内容介绍了对样本地区检察院的实证考察。通过对Z省Y市、G省Z市以及N省C市三地检察院的调查研究,介绍和分析三检察院进行审查逮捕听证试点状况,从程序的适用范围、参与主体、启动方式、审查的流程和内容以及最终效力几个角度对比了三市检察院在试点文件规定的不同以及司法实践中运行的差别。第二部分通过真实案例和收集的数据,总结了审查逮捕听证制度所带来的实践效果,即有效降低审前高批捕率,增强案件捕或不捕的可接受性,保障逮捕质量,这是改革试点所带来的直观成效。本文第三部分对试点检察院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和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笔者发现,听证程序的效用发挥不理想存在以下六个问题:其一,听证程序适用的案件范围不合理;其二,听证启动方式任意化;其三,程序参与主体难以发挥应有效用;其四,程序公开过度引起程序异化;其五,审查内容具有局限性;其六,听证程序的效力具有不确定性。这些不理想的效果为实践中的试点改革增加了难度,也制约听证程序的进一步推广。第四部分是根据对试点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分析,对进一步改革听证制度提出的完善建议。笔者认为为了提高听证程序的有效性和普适性,有必要划定合适的听证制度适用的范围;在启动方式同时赋予检察官和嫌疑人启动程序的权力;此外还要扩大律师在听证程序中的权利保障律师的有效辩护,坚持一元主体负责听证,保证承办人员在案件办理中的绝对话语权;限制听证程序的公开程度;扩大听证程序审查内容;保证程序效力的确定性。
其他文献
"三位一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教学思路,是推动中学思想政治课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尝试.
不同施肥间隔期和不同施肥量会影响百合的株高、茎粗、现蕾率、花朵数、花苞大小及对氮、磷、钾的吸收,施肥间隔期适当或施肥量适当才有利于百合的生长。试验表明:20d施一次
本篇实践报告是基于译员在山善贸易公司数控机床推介会上真实的口译实践而撰写的。基于本次会议语料的特点、会议现场译员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译员的职责,对口译实践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应对相关口译问题的翻译方法,帮助其他译员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更加有效的提升口译效果。本实践报告对口译现场的源语和译语进行转写,并对口译过程中的问题和策略进行总结。文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三类:术语的翻译、语义冗余的处理和可视化
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和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化控制系统(Networked Control System,NCS)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智能水网、化工生产等多种大规模复杂系统中。共享的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在经过三十多年高速增长之后逐渐进入了“以中速增长为表现,以深度调整与转变发展方式为内容”的关键时期。为了保证十八大部署的“两个百年”目标的实
报纸
对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尤其是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两个重要环节的档案管理作了阐述,并就如何充分利用学生档案信息资源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提出了建议。
本翻译实践报告的撰写是基于《营销、销售与服务中的人工智能》第4章和第5章第1节的英译汉翻译实践。源语文本主要对会话型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进行了介绍。源语文本为科技类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信息密度大,句子结构复杂,且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逻辑等方面的差异,如何实现译文的语篇连贯来保障读者的顺畅阅读,从而再现原文的信息传递效果成为本实践报告的焦点。本翻译实践报告主要基于韩礼德和哈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