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以内容为依托的教材评估框架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ji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学科定位以及以“技能课”为主导的课程设置一直是我国英语专业探讨的具有争议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不少高校英语专业开始尝试在内容依托教学理念指导下寻求突破,一批以内容为依托的英语专业教材应运而生。然而,如何在具体情境中使用教材教学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始终困扰着教师,教材评估很有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因此有必要建立英语专业以内容为依托的教材评估框架。  本论文通过对英语专业从事内容托教学的教师进行访谈以及对接受内容依托教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英语专业以内容为依托的教材的评估现状;以此为基础,从评估学、外语课程建设、教育目标分类学、课文复杂度等理论视角,通过思辨法和历史比较法,建立了我国英语专业以内容为依托的教材评估框架;随后还通过德尔菲调查法,对框架进行了完善。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参与调查的4所院校几乎没有进行过教材评估,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意识到教材评估的意义,不知如何进行,以及“没有时间”。  2.我国英语专业以内容为依托的教材评估应该以发展为导向,由教师进行,包括使用前、中、后三个循环的阶段,主要以教材创生作为评估客体,社会教育环境与评估目的决定评估标准,系统、方便地收集各阶段的信息,有效利用评估带来的直接、概念性和说服力效益,元评估作为质量保障。该评估框架包括宏观框架与微观框架两部分。宏观框架由使用前、中、后评估以及元评估等四个阶段构成。微观框架是指宏观框架内每一个阶段的具体流程。  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创新的研究焦点——打破了以往英语专业教材研究以教材发展历史与编写原则探讨为主的研究局面;(2)创新的研究方法——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运用了网络问卷与微信访谈作为调查工具,提高了数据收集效率;(3)创新的教材评估导向——以发展为导向,突破了以往教材评估以教材是否有效或合适的单一目的;(4)创新的理论框架——除了包含评估标准与数据收集方法之外,还包括了评估主体、客体、时间、时长、结果利用、质量保障等方面。
其他文献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对伍尔夫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国外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国内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了伍尔夫研究的热潮,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必然属性,这种模糊性缘于客观事物本身的模糊性及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确定性。自然语言的这种模糊性,使它显得更丰富多彩,更富有表现力,尤其在文学作品中,模糊
学位
《棕色姑娘,棕色砖房》(Brown Girl, Brownstones)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波·马歇尔(Paule Marshall)第一部长篇小说。当时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评论界很
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最初是由法国语言学家Meillet1912年提出来的。之后,于20世纪70年代重新兴起的语法化研究把语言研究的重心从历时转向共时,打破了索绪尔以来结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