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桑原骘藏(1871-1931)出生于明治初期,是日本东洋史学的创始人之一,是一颗闪耀于日本东洋史学界的巨星。中学时代便立志钻研历史学,曾在记事本上写下“世界的历史学家—桑原骘藏”。他研究东洋史的历程大致与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期平行,分为东洋史建设、实证主义研究、古典主义研究三个时期。东洋史建设时期,桑原在《国民之友》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关于东洋学者对中国太古的诸说”,对欧美的东洋学者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各种学说进行了批驳和论证,并表现出他对东西交通史和风俗史的兴趣。此后,桑原发表了《中等东洋史》一书,凭借此处女作一举成名,并由此投身于以东洋史教材编纂为主的东洋史教育当中,在《中等东洋史》一书中,桑原以民族和人种为关键词将中国历史放置于东洋史中进而将其相对化,并将东洋诸民族的盛衰也纳入到其研究范围当中,同时桑原也开始积极探索日本在东洋中的定位。实证主义研究时期,结束两年清朝留学的桑原于1909年就任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开始围绕东西交涉史,中国文明史,中国法制史等课题进行诸多实证研究。中国文明史方面,桑原陆续发表了“中国人的食人肉风俗”,“中国人的文弱与保守”等同中国人的奇异风俗与国民性相关的论文,一方面桑原从西方的东洋学研究者中获取问题意识,力争在东洋与西洋的学术竞争中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他也深受当时日本社会主流中国观的影响,对中国人的国民性进行研究的同时,时刻强调日本人的优等国民性,收录这一系列论文的《东洋史说苑》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使得日本人对中国的印象一落千丈。古典主义研究时期,桑原发表了“中国的孝道”等法制史相关的论文,对以孝道为代表的中国儒家学说表现出肯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汉学对他的影响,但同时期在对现实中国的评论中桑原又深陷于其对中国人国民性的实证研究中,丝毫未体现他对中国发展的内在理解,强烈的日本国家意识和作为史学家的自信在他的时事评论中显露无疑。桑原的中国观与其史学观紧密相连,他始终以西方的实证史学研究方法,在东洋与西洋的学术竞争中研究东洋里的“中国”,同时,桑原也不忘对日本在东洋中的位置加以确认,并从以中国这一他者为对象的研究中寻找对日本发展有益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