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是二十世纪西方符号学研究领域的领头人物。他的成就有目共睹,他的理论极盛一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巴特的著作陆续被译介入中国,他的符号学美学思想也日益受到理论家们的关注,一度形成了对巴特研究的狂热状态。符号学美学作为巴特众多理论中的重要标志性成果,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反复的研读。本文分五部分,主要阐释巴特的前后期符号学美学观及这两个时期理论观点的比较,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引言。该部分在阐述符号学发展和兴起的基础上,引出了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美学思想,并对其思想源头和思想历程作了简要的叙述,在总的把握巴特思想发展变化的前提下,为下文具体时期的理论观点的阐述作铺垫。第二部分:罗兰·巴特前期的符号学美学思想。在这部分,我将从巴特这一时期的四本书籍入手,探讨其“零度写作”,“大众文化的符号学研究”,“符号学原理”,“叙事作品的结构”四大理论,分析巴特结构主义时期的理论特色。第三部分:罗兰·巴特后期的符号学美学思想。罗兰·巴特后期的符号学美学思想经历了由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的显著变化。这一时期,巴特理论的焦点主要在文本上。如“作者之死”,“可写性文本”,“五种符码”“互文理论”等。本部分主要就是以巴特后期一些重要的文章和书籍为出发点,对其中的符号学美学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解读。第四部分:罗兰·巴特前后期的符号学美学思想的比较。本部分主要从巴特的语言观,文学观,文化观三方面出发,结合大的时代背景及巴特自身价值观念的变化,分析巴特前后期思想转变的异同之处。第五部分:余论。作为本篇论文的结尾,这部分将对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及其美学研究进行简要评价,并阐述了其对我国当代文艺美学研究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