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并不是简单的自话自说,相对的,语言是社会化的产物。话语所讨论的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听话人如何判断说话一方的态度及蕴意并做出相对回应。课堂话语是教育中知识的传输、获得、建构的重要媒介,由教师话语、学生话语,以及师生之间交互关系组成。在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就开始在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进行二语习得研究,但是对西方的影响还比较有限。社会文化理论真正得到西方学术界的认同是在苏联政治体制解体后(20世纪90年代),之后它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由此,社会文化理论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领域,二语习得研究者才开始探索利用社会文化理论更全面地解释二语习得。 由于大部分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英语只是一种工具”上,热衷于通过题海战术获得考试高分,却忽略自身文化及知识构成。语言作为人类思想的主要载体,若不理解所学外语(英语)的文化,我们将可能在不同的语境中无法正确地、文雅地使用这门语言。而在许多普通大专院校,大学生在用英语和他人交流时会遇到诸多困难这一现象仍非常常见,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仍可见于许多大学院校。因此,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大学英语综合课程,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的习得愈加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旨在通过结合文献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立足于社会文化理论,在Vygotsky及其他社会文化理论学派学者不断完善的核心概念调节论、活动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国内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的综合课课堂的话语模式进行定性研究。通过课堂观察和录音等调查方法对桂林理工大学随机抽取的10位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课堂进行材料收集和定性分析,揭示社会文化理论对当今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指导,强调学习者、教师、文化背景及授课沟通技巧之间的综合关系。笔者在梳理概述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后,试图回答三个研究问题。 一、社会文化理论与课堂话语模式的建构有何关系? 二、目前国内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综合课堂的话语模式有哪些? 三、社会文化理论对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综合课堂的话语模式有何启示? 本文亦提出了一些试行方法,和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建设性建议,都可以再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帮助优化大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