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总体仍处于中期阶段。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伴随着信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我国信息化在近20年内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我国不可能也不必要沿袭传统的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和模式,而是应抢抓信息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历史性机遇,通过信息化加速工业化的发展进程,将信息化与工业化两个历史进程紧密融合起来。我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需要在现有工业化基础上,快速增强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紧密结合环境下的竞争能力,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两化”融合涉及理念的转变、模式的转型和路径的创新,是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其推进工作需要顶层的设计和把握,必须不断转变观念,摸清发展现状、找准科学路径,创新推进模式。“两化”融合评估工作是走有中国特色“两化”融合道路的有力抓手,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两化”融合指标体系,快速准确反映某区域或者某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才能够及时发现融合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更好更快的推进“两化”融合。目前最为常用的为决策服务的评价方法就是综合指标体系法。所谓综合指标体系,就是将与测量对象有关的相对独立的指标变量用统计学的方法综合在一起,为了区分他们的重要性,赋予他们相应的权重,最后计算出一个综合指数的方法。建立综合指标体系的优点包括:概括描述多维度的复杂问题以支持决策;将相对独立的各个变量融合在一起,更容易解释“两化”融合的变化趋势;为不同区域“两化”融合比较排名提供方便。为了构建“两化”融合指标体系,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1)“两化”融合测度的理论体系首先必须对“两化”融合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本文首先梳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关概念,探究了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进而说明了“两化”融合的概念,找到“两化”融合的切入点为指标体系提供一个理论模型。在如何测度的问题上,本文则重点参考了前人关于信息化测度的研究,从中寻找到关于测度理论,测度原则,指标选择等多方面的线索。(2)指标体系构建的原理与方法鉴于之前的研究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随意性、主观性,本文首先说明了指标体系作为一种评价方法的原理。然后据此设计了指标体系的构建步骤,并且严格按照该步骤构建了一个“两化”融合指标体系。在数据处理方面采用了不同于传统的BOD法,动态分配权重。最后以江苏省十三个地级市为测度对象,利用该指标体系对他们的“两化”融合水平做了一个评价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