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中极”“关元”穴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y5101679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观察电针“中极”“关元”穴对骶上脊髓损伤后逼尿肌反射亢进型膀胱的治疗效果,并基于TRPV1通道探讨电针治疗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雌性SPF级SD大鼠72只,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10只假手术组和62只模型组。模型组大鼠通过手术复制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术后每日3次定时定人crede手法排尿,并记录大鼠每日排尿量。待模型稳定后对模型组大鼠进行评价,根据其存活率和成模率再次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激动剂组、抑制剂组和电针+激动剂组。电针组以“中极”“关元”穴给予电针干预(疏波2 Hz,密波15 Hz,强度1 mA),连续2周;激动剂组和抑制剂组分别给予 capsaicin(0.5 mL,1 mmol/L)和 capsazepine(2.5 mL,100 nmol/L)进行膀胱灌注。各组治疗结束后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HE染色膀胱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膀胱ICC标志物C-Kit、P2X2受体阳性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大鼠膀胱组织中TRPV1、C-Kit、P2X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电针干预后尿动力学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尿流动力学检测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抑制剂组大鼠尿流动力学检测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激动剂组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电针组相比,激动剂组和电针+激动剂组膀胱尿流动力学检测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抑制剂组大鼠尿动力学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膀胱上皮细胞排列整齐,黏膜层、固有膜结构完整,逼尿肌细胞呈长梭形,分布均匀,平行排列,肌束结构紧密,无炎性细胞浸润,无异常出血、增生及纤维化改变;模型组和激动剂组大鼠膀胱上皮细胞排列错乱,黏膜层、固有膜附近出现出血,部分上皮细胞和平滑肌结构被破坏,细胞间大量单核细胞浸润,组织水肿、出血明显,逼尿肌细胞肥大紊乱,肌细胞数量减少,小平滑肌束增加并聚集成粗束,肌间结缔组织数量增加呈纤维化趋势;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抑制剂组及电针+激动剂组大鼠膀胱组织的炎性水平、水肿及出血程度均有所缓解,单核细胞浸润数量减少,肌纤维化均已改善。3.膀胱组织的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显示:膀胱ICC标志物C-Kit与P2X2受体共同表达于膀胱肌束边缘。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膀胱ICC标志物C-Kit和P2X2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抑制剂组膀胱ICC标志物C-Kit和P2X2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减少(P<0.05,P<0.01);激动剂组和较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电针+激动剂组位于模型组与和电针组之间;与电针组相比,激动剂组和电针+激动剂组膀胱ICC标志物C-Kit和P2X2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多(P<0.05,P<0.01);抑制剂组较电针组膀胱ICC标志物C-Kit和P2X2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QPCR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组织中TRPV1、C-Kit、P2X2 m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抑制剂组膀胱组织中TRPV1、C-Kit、P2X2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激动剂组和较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电针+激动剂组位于模型组与和电针组之间;与电针组相比,激动剂组和电针+激动剂组膀胱组织中TRPV1、C-Kit、P2X2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抑制剂组较电针组膀胱组织中TRPV1、C-Kit、P2X2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膀胱组织中TRPV1、C-Kit、P2X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抑制剂组膀胱组织中TRPV1、C-Kit、P2X2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激动剂组和较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电针+激动剂组位于模型组与和电针组之间;与电针组相比,激动剂组和电针+激动剂组膀胱组织中TRPV1、C-Kit、P2X2蛋白表达升高(P<0.01);抑制剂组较电针组膀胱组织中TRPV1、C-Kit、P2X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针“中极”“关元”穴可有效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病理组织形态,缓解尿失禁症状,延长有效排尿间隔。2.电针“中极”“关元”穴治疗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可能作用机制是电针通过抑制TRPV1通道减少膀胱ICC上的P2X2受体表达,减少平滑肌收缩频率,进而改善膀胱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1、文献研究:评价耳穴贴压缓解剖宫产术后疼痛效果,并找出当前研究存在的缺陷和疑点,以指导科研、临床研究。2、临床研究:观察术前、术后耳穴贴压干预剖宫产术后疼痛效果,并为进一步完善临床耳穴贴压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更好地减轻产妇疼痛。3、动物实验:尝试初步探讨耳穴贴压对术后疼痛的作用机制。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检索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Pubm
学位
目的1.调查慢病患者居家应用中医适宜技术的现况及需求,并分析影响因素。2.探究慢病患者居家应用中医适宜技术的促进与阻碍因素,为促进慢病患者居家应用中医适宜技术,推动该类技术在居家环境中更好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性研究方法。第一阶段:慢病患者居家应用中医适宜技术的现况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2021年9月郑州市两所三级甲等中医院慢病门诊就诊
学位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恐动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价模型的预测效度,为临床医护工作者早期识别恐动症高危人群、制定优化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研究、课题组成员讨论、专家小组会议法构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恐动症影响因素调查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月—8月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骨伤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35例为研究对象(模型组),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恐动
学位
目的探讨热敏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评价热敏灸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期间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的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为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措施,对照组给予膀胱功能训练,试
学位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大脑皮质中氯离子稳态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和造模组。造模组大鼠使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造模后第3天以Zea-long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分,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分1~4级,且电生理描记张力肌电信号数值范围在0~1 g者筛选为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大鼠
学位
目的:观察针刺廉泉穴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并探究其机制。方法:以线栓法短暂脑缺血90min后再灌注所致的左侧卒中脑缺血大鼠为模型,将7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14只,模型组20只,针刺组20只,假针刺组20只。除假手术组外,在造模6h后根据神经功能症状Longa5分制评分纳入2分的大鼠及在造模后第14天根据大鼠吞咽障碍症状进行筛选,并对针刺组和假针刺组大鼠进行针刺干预2周。记录每组大
学位
目的:观察益元灸对骶髓损伤(sacral spinal cord injury,SSCI)后逼尿肌无反射型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大鼠膀胱功能、脊髓和膀胱组织形态以及脊髓组织内Nestin、Tuj-1表达及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益元灸改善大鼠骶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反射型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84只雌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
学位
目的1.通过文献回顾法、专家函询与预实验构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自我管理方案。2.通过类实验的研究方法对自我管理方案进行应用并检验其效果。方法1.第一部分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自我管理方案的构建,首先进行文献研究,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系统回顾强直性脊柱炎自我管理的相关文献,初步构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自我管理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专家函询与预实验,构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自我管理方案的终稿。2
学位
目的1.了解脑卒中患者的一般状况、自我同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现状,分析不同人口学与疾病资料对脑卒中患者自我同情的影响,探讨脑卒中患者自我同情的影响因素。2.分析脑卒中患者自我同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3.构建脑卒中患者自我同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路径,以期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为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
学位
目的:探究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与健康被试者之间脑网络功能连接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观察针刺对KOA患者功能连接异常的脑网络的影响,从而探讨针刺治疗KOA的中枢机制,为针刺治疗KOA的临床运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纳入45例KOA患者和15例健康受试者,采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fun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