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猪产业一直以来是我国畜牧产业的支柱,同时,我国居民生活消费离不开猪肉,自古以来就有“猪粮安,天下安”的警示警醒后人。因此,维护生猪生产的平稳、可持续的供给,对保障国家的经济、社会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紧张,很长时间以来,生猪市场的供给主要依赖于广大生猪生产农户,是他们对保持我国生猪供给相对稳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再加上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生猪生产仍是许多欠发达地区、农业大县的支柱产业;是农户解决就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如果广大生猪生产农户的利益得不到维护,那么就有可能导致像2006年那样大范围生产农户退出生猪行业的现象再次发生,致使生猪供给出现短缺,从而加重城乡普通居民的生活负担。本研究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形势下,从维护“三农”利益、保持我国生猪供给的可持续、平稳的发展的角度出发,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个人行为理论、理性经济人假说、行为经济学理论以及激励理论对农户生猪生产行为进行分析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之后,以笔者实地走访调查得来198份有效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生猪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以此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1)农户理性与非理性同时存在。农户是否从事生猪生产,是否继续生产,有其理性的判断,但也存在非理性的行为决策,比如存在“盲从、跟风”现象。(2)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效果不明显。(3)疫病仍呈频发态势,农户疫病处理存在隐患。(4)农户是否扩大生猪生产规模对资金因素、疫病防治因素、生猪收购价格因素、生猪保险因素、生猪补贴因素和市场信息因素尤为关心,其中资金因素和疫病防治因素对农户生猪生产规模最为重要。(5)在实证分析中,解释变量“家庭农业劳动力数”、“家庭耕种面积”、“负债情况”对农户生猪生产行为影响为正;解释变量“非农收入来源数”、“户主受教育程度”、“疫病”对农户生猪生产行为影响为负,符合预先判断。本研究的主要对策建议:(1)加强对农户的养殖技术培训。(2)提高和完善生猪补贴标准,切实落实生猪保险环节政策。(3)切实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加强用药监管。(4)加强资金、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养殖。(5)完善生猪市场信息机制,制定生猪保护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