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我国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脱贫成就。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家扶贫政策的全面推进,我国扶贫工作已进入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然而,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的困难挑战依然艰巨,仍然是阻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我国科技扶贫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农村贫困地区生产技术落后和技术人才极度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国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脱贫成就。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家扶贫政策的全面推进,我国扶贫工作已进入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当前,打赢脱贫攻坚战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然而,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的困难挑战依然艰巨,仍然是阻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科技特派员制度是我国科技扶贫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农村贫困地区生产技术落后和技术人才极度缺乏的现实状况提出,是农村贫困农户脱贫的有效助力。全面了解和把握当前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减贫效应,揭示科技特派员制度减贫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方能找准提升科技特派员制度减贫作用的路径,为推进科技扶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助力。
基于此,本研究在系统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在农户多维贫困视角下,从农户的物质贫困、能力贫困、精神贫困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构建科技扶贫减贫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对208名科技特派员进行了实证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从脱贫增收、技能提升、内生动力三个方面研究分析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减贫效应;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从制度、组织实施、服务主体、服务对象四个维度,研究揭示科技特派员制度减贫效应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得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结论:(1)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减贫效应较强,但总体来说,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还需要不断推进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建设,使其发挥最大潜力,取得更好的减贫效果;(2)脱贫增收效应要稍好于技能提升与内生动力效应;(3)制度因素、服务对象、服务主体皆会对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减贫效应产生影响,并且皆为正向影响,不同指标对整体减贫效应的影响各不相同;(4)提升科技特派员制度减贫效应,可以从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完善发展、科技特派员的素质能力提升以及改善与服务对象即农民的交互体验三个方面入手,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运行的长效机制。
其他文献
由于中国农村的空心化、老龄化以及农村现代养老制度的初步建立,农村老年人面临着家庭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的弱化与社会化养老供给不足的双重困境。为了缓解农村老年人所遇到的养老困境,在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农村各地积极开展了适宜本地的互助型养老活动。农村互助型养老活动是基于农村发展实际的社区养老活动,是老年人间相互服务的养老过程。农村老年人作为农村社区互助型养老服务的主要接受者和供给者,老年人的参与意愿和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是其可持续性重要指标,近几年中国政府先后进行了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调整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和征收机构改革等措施,目的是保障基金充足,减轻企业和个人缴纳养老保险的负担。各种措施势必将影响到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然在养老保险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开放的养老保险系统有序程度也会影响到制度的可持续性。因此,本文从耗散结构和精算平衡的视角,来分析养老保险系统有序性与财务可持续性,通过
积极应对老龄化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长久的发展。当前,在我国家庭养老功能逐步衰弱,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之际,探索适合于老年人现实需求的多层次养老模式是我国应对社会养老问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以针对留守、孤寡、空巢等老年群体开展的互助养老模式在全国不断开展,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已成为了一种被社会广泛认可的新型养老模式。与其他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空心化、老龄化愈加严重,社会养
在后税费时代,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与培育,与此同时,也就延伸了国家对于乡村社会的治理塑造。财政资金专项化是税费改革后政府公共财政领域的典型现象,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三大主要的社会救助制度资金供给从提留统筹到财政资金专项化的调适过程,财政专项资金逐渐成为其主要的资金来源。在实施社会救助专项资金目标管理和过程控制中,本文将超越单一专项资金事本主义特点生成的农村社会救助一系列联动反应的过程称为农村社会救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因时制宜提出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与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之间有着紧密联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更高质量的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契机,同时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培养的人才质量进一步提高,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力保障与智力支持。 此次研究以盐山县为例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及对策,主要内容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相关概念定位
安全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基,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出现的频率也随之增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学校和社会应该对大学生的安全提起问题高度重视,关注大学生学业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并应该把安全问题作为一切的前提条件。大学生是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希望,加强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是当务之急,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准,安全问题
十八大以来,小城镇发展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特色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成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为小城镇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贵州特色小城镇建设成为贵州脱贫攻坚,与全国同步建设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和支撑点。本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以小城镇就业可达性探讨作为切入点,着重对特色小城镇建设带动乡村产业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为特色小城镇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研究选
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国家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十八大报告明确将建设生态文明上升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长远大计”的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土地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空间载体,正确认识、高度重视、全力发挥土地利用系统的健康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开展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能够更加准确了解区域土地利用系统
我国城镇化日益加快,对土地的需求愈加旺盛,城市范围不断扩张,由此导致的人地矛盾突出、土地粗放利用、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时有出现。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土地集约利用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为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资源节约的基本国策,亟需将城市土地粗放利用的现状转向集约利用之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当前,资源约束和土地承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覆盖面,补齐区域不平衡的短板。农村小学作为重要的公共教育服务设施,其空间布局优化受到学界和政府机构的广泛关注,然而现有教育布局研究仅仅关注将设施服务分配给需求点,忽略了农村小学与居民点明显偏离的现实问题,没有以农村小学生的交通成本为依据,脱离了就近入学原则,为促进区域教育公平,应充分了解其基础教育资源空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