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能有效缓解或解除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供血,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避免了体外循环所引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其它一些并发症,与体外循环下CABG相比,有更好的左室心功能保护作用,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运用超声心动图评价OPCABG患者手术前后心脏功能的变化,以评估手术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声诊断新技术,其中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模式能够检测局部心肌收缩、舒张的平均速度,是定量评价心肌运动和心功能较好的方法。应变率显像(SRI)是建立在DTI基础上的超声定量分析新技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的心肌形变,反映心肌本身的组织特性和功能改变,从而更准确地评价局部心肌功能。
本研究将QTVI技术和SRI技术相结合,对OPCABG患者手术前后左室心肌纵向QTVI和SRI参数进行检测,目的在于:研究OPCABG患者手术前后左室局部心肌功能的变化,评价QTVI和SRI监测OPCABG术后左室局部心肌功能改变方面的应用价值。
材料和方法:
一、实验材料
接受OPCABG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6例,男13例,女3例,平均年龄(62.38±9.08)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7例,心肌梗死9例。16例患者均在术前施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瓣膜病、先心病患者除外。采用Philips 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S5~1探头,频率1~5MHz。Maxell DVD光盘存储图像。QLAB软件对存储的图像进行定量分析。
二、实验方法
1、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前3天、手术后12天、手术后3个月行各项检查。
2、常规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在胸骨旁左心长轴切面测量LAD、LVDd、LVDs,采用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EDV、ESV、计算SV、EF。测量二尖瓣口E峰,A峰,并计算E/A比值。分别测量R-AVO、R-AVC、R-MVO、R-MVC及R-R间期。
3、QTVI和SRI测定:启动QLAB-SQ程序,输入时间参数,获取各节段心肌的QTVI及SRI曲线,分别测量左室各壁不同节段收缩期、舒张早期及房缩期的峰值速度(Sm、Em、Am)和峰值应变率(SRs、SRe、SRa)。
4、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手术前后的变量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之间的变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16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均为多支病变。其中左前降支病变16例,左回旋支病变15例,右冠状动脉病变15例。另外有9例患者存在左主干病变。全部患者共搭桥37根。
2、患者OPCABG术后E、E/A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2天EF较术前3天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EF与术前相比增加(p<0.05)。
3、OPCABG术前,运动正常组Asr明显高于运动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QTVI及SRI指标的绝对值均较运动异常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运动异常组OPCABG术后3个月的Sm、Asr较术前3天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和0.01)。
5、运动正常组OPCABG术后3个月与术前3天相比,Sm、Ssr、Esr及Asr的绝对值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m和Am的绝对值也增高(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2天相比,Sm、Ssr显著增高(p<0.01),Am、Esr的绝对值也增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OPCABG术前,运动正常组QTVI及SRI各项指标与运动异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说明术前运动正常组心肌功能已有损伤。
2、OPCABG术后3个月,运动正常组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得到恢复,运动正常组比运动异常组恢复情况好。
3、SRI及QTVI技术能定量评价OPCABG手术前、后左室局部心肌功能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