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评价,明确其潜力及潜力级别,可为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及时序安排提供依据。研究总结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不同模式及其适用性,尤其是结合不同潜力、不同现状特点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情况进行经验总结、理论分析,对于积累经验,更好地开展居民点整理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对德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及整理情况的调查为基础,采取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统计分析、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主要研究了德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进行了潜力分级,并总结分析了德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今后德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对策措施。本文分析提出了德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特点及存在问题、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潜力评价、模式分析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开展整理提供了依据。本文以县(市、区)行政范围作为评价单元,对其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别进行了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废弃宅基地测算、户均宅基地标准法、居民点空闲地测算等的单因子评价,分别测算出德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面积为31927.48 hm~2、3342.02 hm~2、24688.29 hm~2和6073.29hm~2。在单因子评价基础上,本文采用人均用地超标率、宅基地废弃率、户均宅基地超标率、居民点土地闲置率等4个评价指标,构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各评价单元参评因素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后,依据参评因素的权重,计算出各评价单元的潜力综合评价分值,结合实际将德州市11个县(市、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为3个潜力级。其中一级潜力区23053.23hm~2,占待整理区总面积的23.81%,主要分布在陵县、临邑2县的1851个村;二级潜力区60881.82hm~2,占待整理区的62.87%,主要分布在德城、乐陵、禹城、齐河、宁津、夏津、武城7县市5110个村;三级潜力区12898.53hm~2,占待整理区的13.32%,主要分布在平原、庆云2县1259个村。本文借鉴国内外研究资料对德州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分别对廿里铺村、桑庄村、莒镇、梁锥村和小申庄的整理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还在潜力评价与分级、整理模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德州市实际提出了今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对策措施,以期对德州市将来更深入地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农村建设用地置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德州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