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土壤重金属铅污染的日益严重,相较于传统的检测土壤化学成分含量的分析方法,越来愈多的研究倾向于利用生物标记物等分子手段来研究土壤环境污染。本文选取生物体内抗氧化酶系统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之一丙二醛(MDA)作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动物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受试生物,开展铅暴露急性毒性试验、人工土壤试验和实际场地土壤试验,筛选敏感的生物学指标,为土壤重金属铅污染生态风险评价和土壤生态毒理诊断提供依据和方法参考。论文根据OECD试验指南,研究了土壤铅暴露下赤子爱胜蚓(Eiseniafetida)的急性毒性和氧化应激反应。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铅暴露对赤子爱胜蚓14d LC50(半致死浓度)为2576.76mg/kg,95%置信区间为2388.42~2792.00mg/kg,蚯蚓的生长抑制率在高水平铅暴露下(2500~3200mg/kg)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人工土壤铅暴露试验对赤子爱胜蚓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影响的亚致死试验结果表明,铅暴露第1、7、14天的SOD活性水平、铅暴露第1天和第14天的POD活性水平、铅暴露第14天的MDA含量均与铅暴露浓度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但CAT活性水平与铅浓度没有呈现出剂量-效应关系,表明赤子爱胜蚓体内的SOD、POD和MDA可以作为敏感生物学指标研究铅对赤子爱胜蚓的危害。实际土壤铅暴露试验对赤子爱胜蚓体内SOD、CAT、POD活性以及MDA含量影响的亚致死试验结果表明,SOD和POD可能在短期(14天)铅暴露发挥主导作用,CAT相对处于次要地位,但是随着铅暴露时间的延长,CAT可能会在长期铅暴露中发挥作用。从人工土壤试验结果和实际土壤试验结果所表现出来的一致性,可知在对抗土壤铅污染方面,赤子爱胜蚓抗氧化酶系统中SOD和POD较CAT会具有更好的指示作用;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作为标志物指示蚯蚓所受到的氧化胁迫。SOD、POD和MDA可以用作评价铅污染土壤蚯蚓毒性效应的生物学指标,并且可用于土壤潜在危害的生态风险评价和早期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