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淡豆豉的质量评价方法及其“解表除烦”作用机制研究 淡豆豉是一味常用的传统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历代本草都有记载。它是常用中成药“银翘解毒丸”处方的主要药味之一,也是历版《中国药典》的收录品种。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除以黑色种皮品系的大豆为主要原料外,还用桑叶、青蒿等药材配以其中进行发酵加工而成。中医传统应用本品于临床的功效主治为: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用于感冒、寒热头痛,烦燥胸闷,虚烦不眠等。 一、文献查考 淡豆豉生物活性成分包括大豆异黄酮、大豆皂苷、大豆磷脂、大豆低聚糖、活性肽、酶类、维生素类等及发酵过程产生的溶栓酶等。大豆异黄酮对多种疾病包括肿瘤、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发挥预防和治疗作用。大豆皂甙具有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也有抗突变和抗癌作用的报道。淡豆豉经青蒿、桑叶煎汤浸泡,蒸煮,及发酵过程中的生物转化,有效成分发生很大的变化。 淡豆豉现有的性味、功效和主治有着深厚的临床实践基础。然而,我们也认识到,它和很多其他中药一样,至今缺乏深入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使用混乱的状况、制作方法的差异、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的粗浅、作用机理不清等等。在中药现代化研究和发展的今天,我们审视这味中药,就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整理和研究。本课题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和研究:一是通过对生产条件的考察,建立一条规范的淡豆豉生产工艺并生产出足够进行各样研究的淡豆豉样品;二是对淡豆豉的有效成分进行分部位提取和分离并进行工艺的初步研究;三是对有效部位进行药效学研究,把淡豆豉的功效和有效成分有机的结合起来;四是对淡豆豉及其淡豆豉提取物进行质量标准研究,增加或建立包括有有效成分含量分析方法的符合中药现代化要求的质量标准。 二、淡豆豉固体发酵制备方法和活性组分提取工艺研究 考察各种影响淡豆豉品质的因素,确定最优化的生产工艺是:大豆经青蒿、桑叶的煎汤浸泡后,常压下蒸煮150分钟,摊去火气,采用菌种拌入发酵,温中药淡豆豉的质t评价方法及其“解表除烦”作用机制研究度控制在20030℃,湿度在80%左右,7天即可发酵完全。 我们拟定提取以大豆异黄酮为指标的活性部位,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及对加热回流时间、提取次数和溶剂原料体积比的单因素考察,最佳提取条件是:淡豆豉药材粉末经超临界流体萃取脱脂后,以70%乙醇为溶剂,加热回流时间为3h、提取次数为3次及溶剂原料比为3:1。分离和纯化工艺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考察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对大豆素在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和洗脱性能,选择型号905大孔吸附树脂进行中药淡豆豉中总异黄酮的富集和纯化工艺研究,通过考察温度、pH值对大豆素在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和洗脱的影响,选择最适温度为15℃,pH值5.0左右为分离的条件。通过三批提取物的成分分析,大豆素含量均不低于8%。 近红外光谱在淡豆豉有效部位提取过程的质量监控研究。 定性分析:各种不同种皮大豆发酵后,比较难于辨别,粉碎后更加无法辨认,通过对各种大豆及豆豉粉末的近红外光谱的聚类分析,不同批次的淡豆豉首先聚为一类,然后再与黄豆豆豉聚为一类,其次是青豆,绿豆和褐豆距离较大,这与主要有效成分异黄酮和皂昔类的化学分析结果一致。因此近红外光谱法用于淡豆豉的鉴别是可行的。 定量分析:通过含大豆素和染料木素一定浓度梯度的样品建模,预测淡豆豉活性成分提取物中大豆素及染料木素的含量,与高效液相法测得值基本一致,建模样品集近红外预测值和高效液相法测得值的相关系数为:大豆素,0.993;染料木素0.990;检验样品集近红外预测值和高效液相法测得值的相关系数为:大豆素,0.981;染料木素0.965。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法用于淡豆豉活性成分提取的在线监控是可行且有效的。 三、谈豆胶“解表除烦,功效与防治更年期练合症的相关性研究 淡豆豉具有“解表除烦,宣发郁热”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烦燥胸闷,虚烦不眠”等证,我们的研究证明本品又含丰富的游离型大豆异黄酮昔元。传统中医药的临床应用经验和本品中的物质基础,使我们大胆设想本品应该对防治更年期综合症有效。为此,本文尝试在成年去势大鼠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甲状腺素模拟“虚烦不眠”模型,以血中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脂、胆固醉与骨密度,通过体重、食量、饮水量、行为指标和ATP酶活性的变化为中药淡豆豉的质,评价方法及其“解表除烦”作用机制研究指标,评价淡豆豉提取物对更年期综合症中“虚烦不眠”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给予淡豆豉提取物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意义。 四、演豆豉药材的质t标准研究 针对目前淡豆豉国家药品标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我们对本品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考虑修订内容。增加以大豆素和染料木素为对照的薄层色谱鉴别,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大豆素和染料木素含量,建议规定淡豆豉药材的大豆素含量及染料木素的含量分别不低于0.05%和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