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图式作为一种心理结构和加工机制,它由反映故事内部结构的期待构成的。故事图式影响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反之,故事的理解也有助于故事图式的建构。目前已有的研究多数从心理学的立场出发,探讨故事图式的结构、特点和作用。因此,从学前教育的角度来研究幼儿如何在阅读中建构故事图式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图画书以其图文并茂、色彩明亮等特点,受到幼儿的亲睐。另外,图画书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也受到幼儿园教师的热情追捧。目前已有的图画书教学研究表明,教师在挖掘图画书价值中趋向于发展的幼儿语言、培养审美能力、进行道德的说教以及品格的教育等等,对图画书中故事结构的图式关注较少。 基于现有的研究背景之下,本研究以图画书为媒介,在教学中注重图画书前后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性,以此来帮助幼儿发展其故事图式的建构能力。本研究以大班幼儿为实验对象,实验组和对照组共计48名幼儿。在研究的过程中分为两个阶段:实验阶段和检测阶段。在实验阶段中,被试组采用“故事图式发现式”教学,对照组采用正常的教学,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图画书教学。两组教学均为6次,全程共计12次。测验阶段期间,采用两本结构清晰、故事图式明显的图画书,测评方式为独立的故事讲述,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幼儿均单独地叙述故事内容,检测幼儿的讲述思路是否依照图画书中的故事图式。 研究结果表明,建构故事图式可以作为一种阅读技能被幼儿习得,与此相对应的是,故事图式发现式教学能够有效地帮助幼儿习得故事图式的建构能力,并且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幼儿提高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帮助幼儿形成整体的、连贯的阅读思维。影响幼儿发展故事图式建构能力有多种因素,如图画书中故事结构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提问方式、引导者对故事逻辑的暗示、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幼儿的解读方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