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食品同质化问题越演越烈,营销管理者们不得不将目光转向食物外在线索,食物外在线索逐渐成为商家提升食品吸引力及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策略之一。在这一背景下,学者们对食物外在线索的兴趣与日俱增,就食物外在线索,如食物包装(器皿)、食物标签、整体环境氛围因素等等,展开了大量的探究。然而,通过对食物外在线索研究的梳理与分析,我们发现既有研究还并未涉及当下商家们普遍采用的一种食物外在线索——食物搭饰。为拓展已有的食物外在线索研究,以及指导商家们进行正确的搭饰选择,本研究试图基于食物搭饰,探究食物外在线索对饮食消费行为的影响。具体来说,本研究试图基于具身认知理论,从心理模拟视角探讨食物与搭饰匹配度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及内在机制,同时结合解释水平理论及调节定向理论探讨思维方式在这一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匹配度越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越强,心理模拟中介了上述关系;思维方式对匹配度与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匹配度对具体思维个体(低解释水平个体、防御定向个体)的影响显著;对抽象思维个体(高解释水平个体、促进定向个体)的影响不显著。因此,越是消费者熟悉的食物外在线索,越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食物的心理模拟,从而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上述影响对具体思维个体更有效。
本研究采用四个正式实验来检验研究假设,实验一为单因素组间设计,探究食物与搭饰匹配度对购买意愿的主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匹配度越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越为强烈。
实验二为单因素组间设计,探究食物与搭饰匹配度对购买意愿的主效应,以及心理模拟在这一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匹配度越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越为强烈,心理模拟在这一关系中发挥着中介的作用。
实验三为2(匹配度:低vs.高)ⅹ2(特质性调节定向:防御定向vs.促进定向)两因素组间设计,从特质性调节定向出发,探究思维方式在食物与搭饰匹配度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匹配度越高,心理模拟程度越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越强。对于防御定向个体,食物与搭饰匹配度对购买意愿影响差异显著;对于促进定向个体,食物与搭饰匹配度对购买意愿影响差异不显著。
实验四为2(匹配度:低vs.高)ⅹ2(解释水平:低解释水平vs.高解释水平)两因素组间设计,从解释水平出发,探究思维方式在食物与搭饰匹配度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匹配度越高,心理模拟程度越高,购买意愿越强。对于低解释水平个体,食物与搭饰匹配度对购买意愿影响差异显著;对于高解释水平个体,食物与搭饰匹配度对购买意愿影响差异不显著。
从上述研究结论中得到如下营销启示:(1)商家在进行食物展示时,除了考虑图片的美观性等方面,同时需要关注消费者的惯常消费场景,选用消费者惯常消费搭配;(2)针对具体思维个体(如,东方文化下的消费者,年轻者、女性等),商家应更注重食物搭饰的选择;(3)对于新品种食物,由于消费者大脑中还没有特定搭饰的存储,为方便以后充分触发消费者对该食物的心理模拟以提高购买意愿,可以考虑在广告中采用食物与搭饰同时呈现的方式,促使消费者在大脑中存储这一搭配。
本研究采用四个正式实验来检验研究假设,实验一为单因素组间设计,探究食物与搭饰匹配度对购买意愿的主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匹配度越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越为强烈。
实验二为单因素组间设计,探究食物与搭饰匹配度对购买意愿的主效应,以及心理模拟在这一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匹配度越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越为强烈,心理模拟在这一关系中发挥着中介的作用。
实验三为2(匹配度:低vs.高)ⅹ2(特质性调节定向:防御定向vs.促进定向)两因素组间设计,从特质性调节定向出发,探究思维方式在食物与搭饰匹配度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匹配度越高,心理模拟程度越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越强。对于防御定向个体,食物与搭饰匹配度对购买意愿影响差异显著;对于促进定向个体,食物与搭饰匹配度对购买意愿影响差异不显著。
实验四为2(匹配度:低vs.高)ⅹ2(解释水平:低解释水平vs.高解释水平)两因素组间设计,从解释水平出发,探究思维方式在食物与搭饰匹配度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匹配度越高,心理模拟程度越高,购买意愿越强。对于低解释水平个体,食物与搭饰匹配度对购买意愿影响差异显著;对于高解释水平个体,食物与搭饰匹配度对购买意愿影响差异不显著。
从上述研究结论中得到如下营销启示:(1)商家在进行食物展示时,除了考虑图片的美观性等方面,同时需要关注消费者的惯常消费场景,选用消费者惯常消费搭配;(2)针对具体思维个体(如,东方文化下的消费者,年轻者、女性等),商家应更注重食物搭饰的选择;(3)对于新品种食物,由于消费者大脑中还没有特定搭饰的存储,为方便以后充分触发消费者对该食物的心理模拟以提高购买意愿,可以考虑在广告中采用食物与搭饰同时呈现的方式,促使消费者在大脑中存储这一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