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经济树种,其果实为我国特有的高档健康食品。浙江省嵊州市是我国香榧的主产区之一,我们对该市香榧主产区林地进行了连续3年的定位调查和动态监测,通过林地土壤和植物叶片样品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香榧林地土壤呈酸性甚至强酸性,不同季节间有波动,一年中以6月份的林地pH最低,各林地土壤最低pH都小于4.5,部分土壤pH低于3.8;最高pH为6.1;大多数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丰富,但是个别林地土壤贫瘠,有机质的变幅为19.4-167.7 g·kg-1,速效氮、磷、钾的变幅分别为48.3-445.6、1.5-483.6、32.8-1 565.0 mg·kg-1。土壤pH、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平均值分别为pH4.9、53.8 g·kg-1、192.6 mg·kg-1、169.2 mg·kg-1、352.8 mg·kg-1。依据浙江土壤分级标准,除土壤pH外,各个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平均值均在三级土及以上的范围,但这些养分在不同林地之间差异很大,相差几倍甚至百倍。(2)土壤养分含量和香榧叶片营养元素含量随香榧生长季节变化都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在不同生理期含量变化差异显著。从香榧的果实膨大期开始(6月份)经果肉旺盛期(8月份)直至果实成熟期(9月份),土壤有机质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速效氮、钾的含量则是先升后降,磷的变化趋势因不同年份而异。而香榧叶片中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随着生理期的发展均呈下降趋势,不同林地的变化幅度也很大。大田氮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香榧对N的反应敏感,施用氮肥能显著影响香榧的生长,施氮量小于60 kg·ha-1时,香榧生长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进一步增加时,香榧生长量呈下降趋势,肥效降低。开春后的第一次氮肥施用以尿素47-60 kg·ha-1为宜。大田BZnK试验研究结果表明,B、Zn、K肥无论单施还是配施,都能促进香榧的生长,其中以施硼肥处理效果最为显著。香榧叶片营养元素显示,不同施肥处理对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变化不尽相同,但处理之间差异并不显著。由于各处理叶片B、Zn、K元素含量都比较高,因而可以推测香榧对它们的需求量也较大。嵊州市香榧的定位监测、大田氮肥和BZnK肥试验的结果显示,当前榧农盲目大量施用氮、磷、钾复合肥的现象普遍,因此应该改变其施肥习惯,控制大量元素尤其是氮肥的施用,同时加强硼、锌等微量元素的施用,发挥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充分利用肥料对香榧的促进作用,实现高产稳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