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表明,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创造巨大物质文化财富的同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和地球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蔓延和经济社会的不可持续发展。当今世界人类文明的历史潮流已经开始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高碳经济模式不能再支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全球正在寻求一种使人类进入“后碳”社会的新模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研究内容、创新点、研究方法和逻辑结构,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的主要观点,正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主要对国内外后碳社会研究现状、国外后碳社会的建设实践及“美丽浙江”建设研究进行述评,得出基于后碳社会理论来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可行性。第二章总结概括了后碳社会的内涵、特征、意义和建设路径,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后碳社会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尚没有统一的概念,本文将其定义为一种社会发展新思维和经济发展新模式,涵盖经济、环境、社会等综合性问题,是一个全社会的实践。第三章分析了“美丽浙江”的产生背景、“美丽浙江”的建设目标、“美丽浙江”建设的成效和存在问题。第四章对“美丽浙江”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约束性条件分析,以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为主线,对浙江省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建筑能耗、交通能耗和社会消费模式进行逐一分析,论述了建设“美丽浙江”、发展后碳社会的必要性和客观必然性。第五章提出建设“美丽浙江”必须转变社会发展的思路和模式,必须以实现后碳社会的目标来建设“美丽浙江”,走由“高碳——低碳——后碳”的发展路径,为“美丽浙江”的路径建设提供可靠性的参考。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例证分析法对“美丽浙江”建设中的制约因素研究作为本文的重点,提出制约“美丽浙江”建设的“高碳”问题。本文的研究不但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更有实际价值,为“美丽浙江”建设的路径分析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后碳社会的“美丽浙江”建设路径,建设“美丽浙江”要走“高碳——低碳——后碳”的发展路径,需要整个社会树立生物圈合作意识,需要政府、企业、民间团体以及公众的通力合作,由此实现“美丽浙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