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大学生作为我国青年中最具创造力和活力的群体,是青年中的佼佼者,也是社会公益活动的一支生力军。因此,培育大学生公益理念,引导他们自觉参与公益实践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当前形势下,微公益作为一种新的公益形式在社会上悄然兴起,探讨微公益这一新的公益形式对大学生公益理念培育的特殊作用以及在微公益视野下如何进行大学生公益理念培育成为课题研究重点。 课题从大学生对微公益的认知情况、关注程度、参与意愿、参与频率、公益信心、实践目的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公益理念培育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同时从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对当前部分大学生尚未积极参与微公益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探讨了微公益视野下大学生公益理念培育的对策。微公益作为伴随着社会发展和新兴媒体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公益形式,是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参与的公益,它具有参与快捷、透明、广泛、组织弱化、虚拟结合的特点。利用微公益培育大学生公益理念,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公益认知,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公益素养,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公益习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公益实践能力。微公益视野下大学生公益理念培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要充分发挥社会在大学生公益理念培育中的基础作用,通过社会舆论的引导、政府的监督规范和微公益组织的不断完善,保证大学生积极顺利地参与好微公益活动;其次学校要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以及微公益活动开展特点,采取有效可行的、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具体措施,形成专业与公益相结合的参与特色,把公益精神的培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用公益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利用校园文化的建设培育大学生的公益理念;再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大学生自觉自愿地渗透到社会公益活动中,通过微公益实践提高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培育大学生科学的公益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