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初,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此次高中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在生物学科领域落实这一任务的途径就是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作为生物课程的宗旨,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形成此学科素养。本文研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收集整理,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整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和生命观念的研究现状、思路以及框架;第二阶段为分析和梳理,分析人教版必修1教材并梳理有关生命观念的内容;第三阶段为调查和实践,笔者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包头市某一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学生所具有的生命观念现状水平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存在的问题以《分子与细胞》为例,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设计教学案例并进行课堂实践;第四阶段为结果分析,实践研究结束后对学生的生命观念水平和成绩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教师的调查总结得出以下几点:第一,在教学实践开始之前,对学生采取问卷形式调查分析得出,对生命观念非常了解的学生仅占6.48%,大约一半的学生不具备良好的生命意识,约52.00%的学生不能运用生物学知识较好地解释考试和生活中遇到的生命现象,46.67%的学生难以辨别生物新产品的真伪。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现阶段所具备的生命意识、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广泛的提升空间。第二,充分了解学生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概念教学、生活化教学和“5E”教学模式等教学策略,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通过主动学习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以便更容易地掌握知识的概念以及原理。通过教师的引导,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用具体的实例使学生掌握如何使用生物学知识准确地解释生命现象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以上教学策略既突出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使学生明白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道理,通过针对性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形成生命观念。第三,教学实践完成后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两个实验班的学生对生命观念非常了解的比例由6.48%上升到51.43%,而且在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的教学过程中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得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时间延长,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提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两个实验班的前后测成绩进行分析,结果都是P<0.01,说明实践研究前后学生的成绩差异极显著。由此可见,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命观念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生命观念素养水平的提升是一个长期不断推进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形成生命观念以及提升生命观念素养水平不仅需要学校的提倡、教师的努力和学生的主动学习共同配合,还需要足够的培养时间和连续不断的培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