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空间视域下的沈从文热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坛上爆发了规模巨大的“沈从文热”,它自诞生之日起就迅速的席卷了整个文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虽然对于“沈从文热”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但无论是海外汉学界对沈从文的越来越高的呼声,还是1988年无奈错失沈从文的诺贝尔文学奖,都只能是“沈从文热”产生的导火索,究其产生的具体原因,与中国八十年代的社会转型关系密切。中国的社会转型早已有之,但八十年代的社会转型意义深远,它不仅带来了高度的现代化的科技同时还带来了市场经济,并最终导致大众文化和文学公共领域的产生,这一切表现在人身上,就是使得主流的审美主义倾向滑入了世俗化、感性化的深渊而无法自拔。沈从文之所以能够在这个环境中迅速的被重新认可重新评价,正是因为他作品中那些感性化的人性、平面化的世俗性都与身处精神焦虑中的人的心境相契合。所以本文从时代转型背景下的社会、文化、媒介等多种因素的变化下,来分析读者对于沈从文作品的接受。全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沈从文热的表征,并分别从作家作品评价、作品的发行量以及文学史地位的变更三个方面阐述三十年代与八十年代对于沈从文的不同评价。第二部分主要是探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转型下,文学公共领域的产生以及转型带来的市场化浪潮,市场化更是引发了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改变,而文学创作方面也自然的流入了感性化、平面化的深渊。分别以社会转型、文化转型为出发点,看文学公共空间的转型。第三部分主要是文本分析,分别从审美、叙事等各方面来探讨沈从文作品所潜在的大众文化的因子,沈从文作品契合了八十年代社会转型下高度的世俗化、大众化。因此,沈从文的作品才能在八十年代社会转型下的文学公共领域中获得极大的发展,这是沈从文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最后一部分,主要从媒介转型带来的全新的读者接受的模式为切入点。分析八十年代“沈从文热”在读者接受方面的原因。沈从文能够在八十年代如此大规模的被研究被接受,表明了社会、媒介、读者与沈从文热的契合。
其他文献
针对辽西地区沙棘资源发展现状,以3个中国沙棘优良类型中红果、中黄果、中无刺为研究材料,对其苗木繁育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炉渣灰扦插基质、ABT生根粉1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5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43例
语义韵(Semantic Prosody)是当代语料库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先前关于语义韵的研究大多描述一些英语中普通的动词、名词或形容词的语义韵,而对于致使动词的语义韵研究却
专用线行车调度是铁路运输的统一组织和指挥者,其职责是确保管辖范围内行车秩序,通过组织协调各行车部门,合理经济的运用运输设备,安全、高效地完成运输计划。由于点多线长,
黄兴在黄花岗起义中的战略战术:1、召集全党的精英组成"选锋队",带动新军及其他革命力量举义;2、集中力量发难于革命条件好且有影响力的省城;3、雄踞一省与各省纷起的战略规
<正>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与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人为活动(如燃煤,交通,废弃物处置及焚烧,冶金,建筑等)排放进入大
会议
代际收入流动问题关乎社会公平与机会平等。近年来,我国代际收入流动性有所下降,呈现阶层固化的发展趋势,因此代际收入流动问题逐渐进入人们视野,成为当前研究热点。通过剖析
自1902年《新小说》诞生以后,大量小说期刊纷纷面世,使得小说期刊的兴起和繁荣成为晚清文学的鲜明特色。本文以晚清最后十年(1902-1911)里,四种前后相续的小说期刊为例,研究
本文以《鸟的天堂》为例,谈如何构建科学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重点通过初读、品读、研读等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板块式阅读训练,潜移默化中完成规范
散热不良是制约大功率LED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直接影响着大高功率LED器件的寿命、出光效率和可靠性等。本文采用T3ster热阻测试仪和ANSYS热学模拟的方法对LED器件进行热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