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进入服务经济时代,生产性服务业逐渐成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动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良性关系不但能够提高知识资本进入制造业企业的效率,还会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二者的关系出现了新的趋势和特征: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趋势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国际转移加速;二者出现集群化发展。在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提供的服务仍停留在早期的物流、金融、会计等初级行业,装备制造业也一直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低附加值、低技术层次。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需要生产性服务业提供高科技的服务。因此,如何使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形成良性互动,促进二者的共生发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关系入手,描述了二者的互动机制,然后介绍了共生理论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中的应用,引入Logistic生长方程对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共生模式进行了检验,得出二者是非对称性互惠共生的关系,并分析没有形成对称性互惠共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装备制造业层级低、生产性服务业仍处于传统的服务领域、没有良好的制度环境促进二者的均衡发展;据此设定出推进二者共生模式演化的途径:一是增加种群环境容量,二是优化共生环境。为辽宁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升级提供政策依据,推动辽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共生行为模式由非对称性互惠共生向对称性共生行为模式演变。辽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目前处于低效平衡的状态,如何打破这种平衡,使二者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均衡状态,需要靠自身的发展和政府的支持。使二者由简单的资本、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过渡到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