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丧亲作为一应激性事件,在失去重要的亲人之后,往往会产生哀伤反应,有些人能够调适并在一定时间内终止哀伤。而有些人没有及时表达哀伤情绪、为他们的丧失进行过悼念,长期沉湎于丧亲的悲伤之中难以自拔,无法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目前,国内大多数人缺乏死亡教育、哀伤辅导,面对丧亲事件不能合理的处理哀伤,所以哀伤辅导的介入服务对于丧亲群体是非常有必要的。儿童是一个身心处于快速发展状态的脆弱个体,丧亲事件的发生会对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丧亲作为一应激性事件,在失去重要的亲人之后,往往会产生哀伤反应,有些人能够调适并在一定时间内终止哀伤。而有些人没有及时表达哀伤情绪、为他们的丧失进行过悼念,长期沉湎于丧亲的悲伤之中难以自拔,无法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目前,国内大多数人缺乏死亡教育、哀伤辅导,面对丧亲事件不能合理的处理哀伤,所以哀伤辅导的介入服务对于丧亲群体是非常有必要的。儿童是一个身心处于快速发展状态的脆弱个体,丧亲事件的发生会对处于处在快速成长的儿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引发各种问题,并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社会造成负面的影响。社会工作者通过关注丧亲儿童,可以帮助建立对死亡本质的认识,正确表达出对死亡的态度,逐步完成走出悲伤的任务。本研究以G省肿瘤医院宁养院的两个实习个案为例,以理性情绪理论、危机介入理论为基础,通过个案工作方式,运用访谈法和观察法对丧亲儿童进行介入服务。在整个介入服务过程中,笔者遵循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来解决丧亲儿童的问题。通过与案主建立专业的信任关系,来进一步了解案主所存在的问题,帮助改变错误认知,合理宣泄悲伤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新生活。最后本研究对个案工作的介入进行总结反思,希望能够通过对丧亲儿童哀伤辅导的研究,来呼吁更多的研究者和社工投入到丧亲儿童哀伤辅导的研究中,以探索更多的实务经验,促进实践经验的积累,来帮助丧亲儿童缓解哀伤、恐惧等情绪,协助他们更好地适应以后的生活。同时,希望能够推出死亡教育及哀伤辅导的政策,来帮助人们了解死亡、直面死亡。
其他文献
我国法学界对证据属性的有关争议,不仅是学理上的一个重大话题,更是一个与我国司法实践紧密相关的重大价值选择的问题。近些年我国刑事诉讼证据的有关立法日益丰富,但是从当前的司法实践情况来看,并未达到刑事诉讼证据立法的预期目的,特别是就证据的合法性而言。当前,如何在复杂的刑事司法审判实践中合理区分控辩双方证据的属性,进而有效的预防刑事错案的发生,是我们当今法律人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也只有正确妥当的处理好
《合同法》第410条规定委托合同双方当事人均享有任意解除权,该权利赋予了双方随时解除合同的自由。为了维护交易的稳定性,双方当事人往往会预先在合同中作出排除、限制任意解除权的约定。如何认定预先排除任意解除权条款的效力,学界存在争议,实务中也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法,从司法实践角度出发,紧密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并试图得出合理认定标准。本文通过北大法宝司法案例检索系统,以“委托合同”、“任意解
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建设“长江经济带”等以流域为核心的经济发展带,流域是经济发展的纽带,也将促进一个与流域相关的环境、经济、社会的大系统的形成。这既给流域沿线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考验着我国流域管理的能力。实践中,与流域相关的水事纠纷案件频发,相关数据显示,纠纷的当事人更倾向于通过行政方式解决其面临的问题。在流域水事纠纷行政解决方面,我国在立法规定、机构设置、解决方式上有所规定。但是,在实际应用
提出问题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提问能力在科学课堂中也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研究和实际小学科学课堂的观察可以发现,小学科学教师对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导致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提出问题能力不是十分理想。基于此,本研究主要从小学高年级课堂中学生提问能力入手,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发现了小学高年段科学课堂中学生提问问题来源及
流动儿童群体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一类弱势群体。近几年关于流动儿童的居家安全事故频发,他们的居家安全问题逐渐凸显。流动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因其生活环境及自身的特殊性,使笔者更加关注这些流动儿童的居家安全教育问题。当前国内学者针对流动儿童的众多研究多针对流动儿童心理、社会适应性、身份认同、教育权利等方面,对于流动儿童的居家安全方面关注较少。国家也没有建立针对流动儿童健康成长相关的安全保护方面的政策与制度
作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监察法》确立了监察机关的调查权及调查措施的内容。论文通过回顾监察调查的立法背景,厘清了监察调查措施的基本概念;从程序设置、风险控制和权利救济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监察调查措施的局限,继而比较域内外监察调查的实践,秉承犯罪控制和正当程序衡平和比例原则推进监察调查措施的改良,从而保障《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顺畅、有序衔接,推动监察制度与其他法律制度的联动互补、有机统
近年来,随着各国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普遍认可,中国面临的WTO诉讼逐渐增多。2016年9月,美国国务院通过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正式发起对中国政府国内农业支持的诉讼。随着2019年2月专家组报告的出台,本案目前已告一段落,但其折射出的理论和实务问题发人深思。笔者将以条约整体性解释为理论基点分析该案的争议焦点,探寻中国国内农业支持的政策发展以及应对WTO诉讼的路径。本文除引言与结语外,共分为四章。第一
在当今中国面对国际贸易竞争势头愈演愈烈这股洪流中,如何抵御贸易保护主义以及能够全面、深入、切实地保护中国应有的国际贸易地位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中国诉欧盟价格比较方法措施案在DSB争端解决机制下虽尚未出现最终的定论,但最终的裁决结果势必对中国在WTO获取市场经济国地位大有裨益,且透过该案映射出深刻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笔者将以非市场经济国与“替代国”方法的辨析为切入点来具体分析该案在理论上与实际运用上的
网球对于初学者而言是较难入门的体育项目,随着在高校的盛行,也不乏出现学生由于网球入门较难造成的网球人口流失现象,2007年国际网球联合会推出了适用于青少年、成人初学者的“快易网球”教学法,现阶段,也有学者将快易网球教学法运用到高校网球选修课中,虽然网球选修课的学生大部分是初学者,但是高校网球选修课也具有其环境、资源等方面的特殊性,而快易网球则多用于俱乐部等小班教学,是否完全适用于高校教学还需更多实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监禁矫正局限日益凸显,一种新的刑罚执行制度,社区矫正制度逐渐形成。社区矫正以国家司法机关为前提,结合社会多种力量参与,以科学的价值观和专业的工作方法,恢复矫正对象的社会功能。社区矫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克服了监禁矫正的弊端,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研究以P镇社区矫正实务为例,通过个案工作与社区工作帮助矫正对象解决社区融入问题,从而达致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