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颈椎患者与健康成人颈椎形态学参数比较分析目的:通过对比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与正常成人颈椎形态学特点,评估颈椎形态学参数(下颌胸骨角α与下颌胸骨间距d)指导颈椎前路术式选择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临沂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间PACS影像系统中的强直性脊柱炎(AS)累及颈椎45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病年龄,家族史等情况。测量AS颈椎Cobb角,以参考文献正常人Cobb角21°为临界值,小于21°为屈曲型(A组,n=25),大于21°分为伸直型(B组,n=20)。同时选取正常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C组,n=30)。分别测量患者过伸位X线片下的下颌胸骨角α与下颌胸骨间距d,测量方法见图2,分别将A组与C组、B组与C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观察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1、屈曲型A组与伸直型B组的性别、年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颈椎过伸位测量下颌胸骨角α,屈曲型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伸直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3所示。3、颈椎过伸位测量下颌胸骨间距d,屈曲型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伸直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3所示。结论:AS患者屈曲型颈椎测量下颌胸骨角及下颌胸骨间距显著小于正常健康人群,AS患者伸直型颈椎与正常健康人群的下颌胸骨角及下颌胸骨间距无显著差异。因正常人群可行颈椎前路长节段固定,我们认为伸直型AS患者可行前路长节段固定术式,而屈曲型AS患者可能不适合行前路长节段内固定术式。下颌胸骨角及下颌胸骨间距两项颈椎形态学参数对AS患者颈前路术式选择有指导意义。第二部分: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患者选择颈椎前路长、短节段固定的颈椎形态学参数相关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AS合并颈椎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对比颈前路长节段固定和前路短节段固定的颈椎形态学参数(下颌胸骨角α与下颌胸骨间距d)差异,验证颈椎形态学参数指导颈椎前路术式选择的可行性,同时界定颈椎形态学参数的范围,从而对颈椎前路术式的选择进行指导。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19年2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就诊的43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并行前路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为下颈椎骨折,骨折按Caron等标准分型:A型31例,C型9例,D型3例。4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3例,C级17例,D级14例,E级4例。颈前路短节段内固定(A组,n=23),男性20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1.7±11.5岁;前路长节段内固定(B组,n=20),男性1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3.4±9.4岁。于侧位X线片上测量并比较A、B两组下颌胸骨角α及下颌胸骨距离d有无统计学差异,如有差异,界定α的临界值(区间值)。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A、B两组间性别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下颌胸骨角α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胸骨间距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下颌胸骨角α的95%CI(20.9°,33.6°),B组下颌胸骨角α的95%CI(33.1°,41.0°)。A组CU=33.6°,B组CL=33.1°,即行前路短节段手术的患者下颌胸骨角α有95%的可能性小于33.6°,行前路长节段手术的患者下颌胸骨角α有95%的可能性大于33.1°,如图5示。结论:颈椎形态学参数(下颌胸骨角α与下颌胸骨间距d)指导颈椎前路术式选择具有可行性。其中下颌胸骨角α的交叉区间在33°附近,以33°作为参考标准,AS合并颈椎骨折的患者下颌胸骨角α>33°可考虑行前路长节段固定,反之若下颌胸骨角α小于33°,则我们认为由于术野的狭小不适宜行前路长节段固定,应酌情选择前路短节段内固定或行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