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模拟创作是文人对艺术化生命状态的追求,它以种种形式与姿态构筑文人内心世界,融入日常生活与人生曼妙情思,求心灵之自由。汉魏六朝作家深谙模拟的创作机制,在模拟过程中表现自己的情感态度与艺术趣味,重视在形似基础上对神韵的表现和挖掘,尤其注重时代所赋予的崇尚悲怨和优美的审美情怀。模拟的类别多样,在模拟过程中,作家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选择合适的模拟对象。模拟对象的选择取决于作家审美观与情感需求,也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拟创作是文人对艺术化生命状态的追求,它以种种形式与姿态构筑文人内心世界,融入日常生活与人生曼妙情思,求心灵之自由。汉魏六朝作家深谙模拟的创作机制,在模拟过程中表现自己的情感态度与艺术趣味,重视在形似基础上对神韵的表现和挖掘,尤其注重时代所赋予的崇尚悲怨和优美的审美情怀。模拟的类别多样,在模拟过程中,作家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选择合适的模拟对象。模拟对象的选择取决于作家审美观与情感需求,也受政治环境、权威话语、社会思潮流派、文化心理与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等因素影响,即因人而异,亦因势而改、因时而变,作家在拟中学、在学中评,遣怀寄兴、以拟会友、标立门户。第二阶段是作家与模拟对象的沟通。作家通过阅读介入对话,实现审美视域融合与自我转化,以跟随、改良或背离态度应对模拟对象。第三阶段是模拟者的具体创作。作家对情与辞的安排关乎为文造情与为情造文两类创作理念,又涉及到作家情感的真与伪、有用与无用的取向问题。
模拟的三个阶段不是独立的,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拟作的诞生标志着模拟过程结束,模拟创作完成后,它对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作家方面,模拟具备学习属文、较量才华、审美品藻、遣兴娱情、同情共感与托古言志等意义;在文体方面,汉魏六朝时期的模拟加速了赋体与诗体的转型,促进作家对文体源流、特征与分类的认识,提高作家文体研究意识的自觉性;在文风方面,作家以模拟的方式进行变革,实现对新变、复古及古今融合文风的建设。可以说,模拟者的影响焦虑推动了文学创作的发展,他们在“述”经典的同时又超越前人,突出自我,参与到当时的文学史建构。总而言之,模拟就是为了创新,为了主体性的建构,为了人的发展。在当下,研究者可以对模拟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求同存异,深化对其认识和理解。
其他文献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1883—1963),美国诗人,欧美诗坛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通过阅读威廉斯的诗歌不难发现,其中一部分蕴含着深刻的自然生态旨趣,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生态问题的强烈现实关怀,这一点被以往研究者们忽略。本文以威廉斯的诗歌为研究对象,以相关生态文艺理论为依据,深入挖掘其内含的自然生态意蕴。以对诗歌的细致解读为基础,分析归纳威廉斯如何以简明
本论文以语言为研究视角,重点考察20世纪50年代语言运动与50年代文学之间的内在关联。 论文分为六章,前三章为上编,后三章为下编。上编从语言资源、语言形态、语言观念上进行宏观把握,重点剖析50年代语言运动对50年代文学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下编在各种语言观念的交锋下,探究作家在走向语言规训途中所作出的不同选择。为了考虑文体的平衡,论文选取路翎、欧阳山、汪曾祺、郭沫若、叶圣陶、茅盾、胡万春、刘绍棠、曲
“辽东三老”之一的戴亨,以其高洁的品性和博大精醇的作品,在八旗诗坛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而“自成一家”的作品,既有别于同时代的辽东之作,也有别于追随者众多的沈德潜和袁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清代诗歌的一角。本文着眼于戴亨成为辽左名家的因由,探究其人其作何以能在清代诗坛获得较高的评价。通过探究戴亨生平、分析其作品以及世人的评价,研讨戴亨生前身后的名家地位生成之诸多缘由与因素。 论文以康乾诗坛为时代背
本论文中在汉俄语言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汉语和俄语中英源外来新词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现代汉语和俄语词汇的发展趋势,同时探讨汉俄英源外来新词借入方式,并分析其对汉语和俄语产生的影响。 绪论部分我们主要是指定了本项研究的意义、研究对象、研究基础和理论方法以及概说了汉俄英源外来新词的研究现状。本项研究中使用的研究方法为:语言学文献分析法,描写法,对比分析法,新词语成分分析法和逐次抽样法。正文从第一
“语言的幽默是指语言创造的幽默”幽默语言是一种艺术。 本文以中泰影视剧网评上的幽默语言为研究对象,从影视剧流行语(网评的流行语)、弹幕等表达幽默语言表达背景,试图发现汉语与泰语的产生幽默和表达幽默的形式是否有个性和共性。 本文首先阐述了论文研究的缘起、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探讨了界定中泰影视剧网评幽默语言和理论依据。将影视剧网评中的幽默语言界定为网民在观看影视剧后,通过自己的智慧、技巧、以幽默风
当今,互联网是一种有效传播和沟通的媒介。借助互联网,当代社会出现了大量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互联网用户非常普遍和常见的通信语言,它渗透到生活中,也在不断影响社会文化的语言思维。很多越南人学习汉语在使用中国的网络社交软件中,发现汉语出现较多的网络语言。为了能够了解中越两国的网络语言,论文选择了研究中越青少年使用的网络词语,通过对比类型与修辞造词两个方面,了解两国的网络词语的异同,并深入探析造成差异的
动词重叠式作为一个比较普遍存在和使用的语法形式,对外国学生在汉语学习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由于学生对这一语法结构不够了解以及使用中难以真正辨别和了解,所以也造成了不同类型的偏误。本文主要是对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对于动词重叠形式的使用情况进行研究,文中借用了“HSK作文动态语料库”中关于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的一些语料并结合自身的对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语料的收集,通过这些乌兹别克斯坦留学生相关动词重叠式的偏误
语言的不对称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语言存在语音、词汇、肯定与否定以及句法的不对称……不同语言之间也存在着各方面的不对称。可以说,语言的不对称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笔者将研究目标锁定为跟汉语语序有关的不对称现象,因为这一类不对称现象跟语言中的深层句法因素密切相关。汉语缺乏形态,深层结构的语义变换常常通过表层结构的形式变换来完成。我们选取一个具体实例“否定词+疑问代词+X”和“疑问代词+否定词
影视剧中,人物的会话对白是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性格,表达故事主题的重要环节。影视剧中的对话对白大部分是有结构的,是围绕故事情节展开的。所以,一般要求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影视剧对白来源于生活,经过修改,使之表达的更加完美。所以,电影中的语用分析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人物的会话对白来推断故事情节的走向,分析人物性格,以及渲染故事主题表达。人物的会话对白是揭示人物特点、故事情节、故事主题的重要内容。
本文以《清车王府藏曲本》为依据,探究这一时期的花部绿林戏曲本。通过这一研究,不仅可以从文本层面、演出层面探讨清绿林戏的发展,可填补清代戏曲题材分类研究的空白,对于清中晚期深层社会内涵也有探索意义。从中不仅能看出当时戏班的演出取向、观众的欣赏偏好、剧坛的演出情况,还能窥一斑而知全豹,探究当时民间的思想动向。 论文的引言部分,由选题意义、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等相关研究基础构成。 正文由四部分组成。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