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习近平同志强调,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必须把握好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中学生是基础教育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承载着国家的希望,价值观念指导其行为,他们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念,直接关系着他们对祖国未来的贡献力量。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与此不和谐的价值观念,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思想塑造的关键时期,这些不和谐观念是影响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统一中学生的思想,使中学生树立共同理想信念,增强爱国意识和创新能力,知荣辱、明是非。所以培养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义务教育阶段抓起,从学校教育抓起。根据本文的研究方向和笔者在中学从教经验,结合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现状,选定了本研究题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离不开学校教育这个环节,它是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体。学校课堂教学是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要用好思想品德课这个主渠道,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要守好各自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如语文、历史与思想品德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校园文化与课外实践活动为辅助阵地,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歌曲、诗歌、讲座等活动。本文第一章介绍了在初中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基本情况;第二章从现状、问题、原因三方面梳理了现阶段初中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概述;第三章,通过深度访谈法,了解思想品德课和其他课程教学实际和课外实践活动的落实情况,进行初中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分析;第四章,从深化教育者的认识、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和丰富课外实践活动三方面对初中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对策,从学校教育方面下功夫,渗透课堂内外各个环节,从而更好地达到在初中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本文指出学校教育是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路径,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结合课外实践活动,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外界思想对其影响因素,对初中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因材施教,积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两个渠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