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和官员对危机产生的原因都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探讨,而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之间关系问题。大量文献研究发现在货币当局制定的货币政策目标过分重视逆经济周期调整时,往往忽视在政策调整过程中金融系统性风险集聚与释放,这就要求引入宏观审慎管理机制。从金融系统性风险角度来看,货币政策并非能保持中性。而其中货币政策对金融系统性风险影响的最重要的传导机制之一就是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作用渠道。基于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梳理和分析,结合我国货币政策框架特征,本文对我国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应用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机制进行审视和研究,提出符合我国经济实际的传导机制。而且针对所提出的具体影响机制,根据我国沪深两市共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2年的季度财务数据及相关宏观经济数据,应用非平衡面板数据计量模型,以检验我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应用对银行风险承担存在影响。以基准利率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代表的货币政策工具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在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逐渐提高;在紧缩货币政策环境下,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不断下降。同时也发现,银行风险承担与宏观经济条件呈正相关,与银行规模呈负相关。因此,我国货币当局应更加重视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在货币政策制定及调整时,也应将金融系统性风险等风险变量考虑在内,逐渐建立起基于宏观审慎管理角度的货币政策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