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国崛起到强国霸权--美国话语权的国际传播与影响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各类话语主张纷呈的国际社会中,一国的国际话语如何才能上升为国际社会共同遵循的普遍共识,不仅关系到当事国的国家利益,而且对于国际政治特别是国际格局的稳定与转换具有深刻的战略性影响。从话语在大国崛起为世界性强国进程中的战略价值入手,论文提出话语传播及由之而生成的国际话语权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标志和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战略性影响的重要手段。作为当今国际社会中最为成功的话语权拥有者,美国不仅是今天的世界舞台上的话语权拥有者,而且正在运用这种富于强大影响力的权力工具对身处于崛起进程中的中国施行打压。中美博弈在经历了经济、军事层面的竞争后正在转向更具思想引导性的话语传播领域。中国目前正在面临着大国崛起进程中最为关键的话语权塑造阶段。
  本文选取当代国际话语权实践中最为成功的美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美国从殖民地成长为超级大国的历史进程中话语政治的演进脉络,解析其国际话语权的思想基础、力量来源与运用方式,进而从中美博弈及辅助中国和平崛起的角度对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构建提出了初步的战略构想。
  无论从迎击美国话语霸权进攻的角度,还是向历史上成功的话语传播榜样学习成功经验考量,我们都极有必要关注美国话语权的国际传播过程,研究其传播效能产生的内在机理。有鉴于此,本文坚持史论结合的研究模式,从分析话语权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内涵入手,在对话语权多维特征与作用模式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个分析研究话语权传播的基本框架。进而通过对美国从殖民地到世界性强国进程中话语传播实践的梳理,分析美国话语权成长的历史脉络及其历史性契机,着重分析了美国国际话语传播发挥作用的思想基础,指出宗教性的普世价值是美国强大话语权形成的精神源动力,贯穿美国历史始终的实用主义哲学是其话语传播不断攀升的根本诱因,而不断更新的理论范式则是美国话语的思想生命力之源。在这条从意识形态逐渐走向现实的思想源泉之上,还嫁接着一条由科技、环境、法理与文化基础汇聚而成的美国话语传播的现实力量之源。此外,拥有了思想与现实力量之源的美国,在国际话语传播中还掌握着一套行之有效的传播策略,通过理念操控、技术操控、议程操控与流行操控等方式使美国国际话语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其他文献
侦查人员出庭对证据合法性说明情况一直是证明存疑证据合法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己实施多年,但是落实效果一直不理想。监察体制改革之后,继承职务犯罪侦查权的监察调查人员是否也应就证据合法性存疑时出庭说明情况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对象。尽管监察调查权来源于不同于司法机关的监察机关,但其核心仍然是收集证据、查明事实的专门活动,因此,监察调查人员出庭理应受到出庭说明情况的制约。  从监察调查人员出庭说明情况的落实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犯罪也开始不断的向多元化、疑难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由此导致的传统的重刑主义思想开始越来越难以解决司法实践中不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以及新问题。与此同时,被害人保护思想开始逐步出现,受该思想的影响,刑事和解制度开始生根发芽。我们知道,作为一种保护被害人的纠纷解决模式,刑事和解制度可以在与被告人和解、消除仇恨的同时,更有效地帮助被害人获得经济赔偿和补偿,同时也有
学位
近三十年来,以刑事鉴定意见为代表的科学证据在刑事司法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不仅为快速打击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丁具,也为刑事法庭如何准确地市杏判断攀定意见提出了理论挑战。一方面刑事诉讼法律对鉴定意见审查判断规定粗犷,谁来审查判断、如何审查判断等基本问题仍未明晰;另一方面,因为刑事鉴定意见具有科学和法学领域的交叉特征,法官特定的思维难以理解科学知识,使得鉴定意见审查判断常常落空,造成冤假错案。因此,研究刑
关于中国发展援助的性质和影响的辩论在近几年愈演愈烈,其凸显出西方和中方对于发展援助模式理念上的矛盾。本文通过评估双方在柬埔寨的援助项目,挑战双方持有互相矛盾的提供发展援助途径的看法。本文认为,中国无条件的发展援助模式并非导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的架构面临巨大的改革压力,而双方所提供的援助其实是可以有互补的作用。通过分析双方的经验性数据和援助战略方案,本文对双方在柬埔寨的发展援助情况做
学位
民俗学对新文学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五四新文学变革的关键时期,作为助力,极大地推动了新文学的前行。从民俗学的角度考察新文学的发生,北大的歌谣运动是其中的关键一环。歌谣运动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学转型时期出现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这一运动始于五四知识分子对平民文学和人的文学的呼唤,是知识分子们在新时期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又反过来赋予了新文学更加浓厚的平民色彩。在新文学建设初期,
学位
《诗经》被称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滥觞,也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瑰宝。《诗经》中纷繁复杂的含有深厚文化含义的意象可以帮助我们窥探古人生活状况、精神境界和价值观,其中很多意象都体现了古人的隐喻思维。隐喻是一个古老的学术名词,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重视,但隐喻的研究在很长时间内难以踏出语言修辞的界线。真正让隐喻研究重获新生的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语言学家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
学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各国一系列“休养生息”政策的落实与深入,欧洲各国政局逐渐稳定,经济发展步入正轨并逐步领先于其他仍在处于战乱或动荡中的国家,社会福利逐渐完善与健全,以法国为代表的“高福利发达国家”逐渐被熟知。事实上,法国的福利制度在200多年前就已经建立,近代以来,国家更重视用法律来规范保障福利制度的实施,从而推动了法国福利保障水平一直位居世界前列。50多种福利项目伴随着每一个法国人从出生到死
学位
2014年7月,法国出台了一部《社会和团结经济法律》(Ia Ioi Economie sociale et solidaire,简称为Ia Ioi ESS),并成立了法国社会和团结经济委员会,旨在整合本国社会和团结经济领域的资源,促进该部门的进一步壮大发展。社会经济和团结经济的概念在西方国家由来已久,二者融合而成的“社会和团结经济”这一表述也已经在法国和欧洲广泛使用。然而这一概念对于中国人而言还颇
学位
在中国,英语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外语,因此它被列为学校的必修课.学生们为了通过高考及大学四、六级等重要考试而不得不努力学习英语.在压力面前,一些学生变压力为动力,取得了较好的英语成绩.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只是由于别无选择才学习英语,这就导致他们逐渐失去对英语的兴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班级由于学校扩招而变得越来越大,学生的情况越来越复杂,他们英语学习上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在这种
学位
框架的概念起源于认知心理学和人类学的有关论述,此后,框架理论吸收了社会学、经济学、语言学、社会运动研究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较为成型的框架理论。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框架就是个人将社会生活经验转变为主观认知时所依据的一套规则和结构。媒介的新闻报道框架是由框架的概念延伸而来,通过对信息的筛选、组合、强调,形成媒介对于新闻事件的认知体系,对受众认知产生影响。经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演进,框架概念已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