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课堂话语是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工具,也是帮助学生课堂理解并构建知识的重要手段。Halliday(1998)认为知识不能独立于语言而存在,知识典型地依赖于语言而建构,因此,语言在整个教育和知识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对教师课堂话语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目前外语教师课堂话语的内容、质量、方式和类型等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但从语义波理论视角进行的研究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本研究选取201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话语是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工具,也是帮助学生课堂理解并构建知识的重要手段。Halliday(1998)认为知识不能独立于语言而存在,知识典型地依赖于语言而建构,因此,语言在整个教育和知识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对教师课堂话语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目前外语教师课堂话语的内容、质量、方式和类型等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但从语义波理论视角进行的研究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本研究选取2018年和2019年高中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语法课、阅读课、写作课、词汇课和听说课获奖者视频作为研究语料,各4篇,共计20篇,基于Maton(2011)的语义波理论,罗载兵(2019)的语义波显性识解方法建立知识建构语篇分析框架,并使用UAM语料库软件对转录语料进行话语单位标注并统计频次,绘出语义框架,以揭示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在知识构建过程中呈现出的语义特性。研究结果如下:(1)总体上,11级话语单位在外语教师的课堂话语中均有所体现,且占比由大到小分别为:评论、行为、观察、反思、再叙、概括、记录、计划、预测、推测、报道,语义引力较强、语义密度较弱的评论、行为和观察的使用相对较多;(2)在静态分析视角下,从语义引入点来看,教师课堂话语都更多倾向于使用评论、行为和反思这三种语义引力强、语义密度弱的话语单位;从语义终点来看,教师课堂话语都倾向于使用评论、行为和观察这三种语义引力强、语义密度弱的话语单位;从语义幅度值看,教师课堂话语语义幅度值都呈现出低语义幅度波段出现最多,中值语义幅度波段相对多,高值语义幅度波段最少的特征;(3)在动态分析视角下,在语义波的移动方向中,呈现出上升移动的语义波波段、下降移动的语义波波段和平移的语义波波段三种类型,且总体而言下降移动的语义波波段略多于上升移动的语义波波段;但在不同语义幅度区间内,上升移动的语义波与下降移动的语义波并未呈现出相应的平衡对应;在语义流动中,呈现出直接上升、直接下降、逐步上升和逐步下降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外语教师在进行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倾向于使用语义引力高、语义密度低的话语单位,更多使用日常的话语和具体的例子对意义进行诠释;(2)外语教师课堂话语的语义切入点低和语义终点低,使得语义轮廓呈现出由多个钟型波和U型波共同组成的多波型语义波;外语教师课堂话语的语义切入点、语义终点和语义幅度值形成了语义切入点低、语义终点低、语义幅度值低的共振结果,体现了外语教师充分考虑到知识结构化的架构过程,语言使用遵循人际优先的原则;(3)上升移动的语义波表明教师呈现知识时对知识进行去语境化处理,知识结构化向高层级知识结构移动,下降移动的语义波表明教师呈现知识时对语境的依赖,教师话语更倾向于向常识性知识结构移动,体现了知识构建过程中对知识结构和语境的亲近,进一步体现了语义波亲近化的调解功能;总体而言高中英语教师更侧重于向即时语境的亲近,从而进一步达到知识解包的目的;但各语义幅度区间内上升和下降的语义波波段的不平衡分布表明外语教师的课堂话语的语义调解功能在知识的结构化与去结构化过程之间存在一定的隔离性;同时,教师课堂话语的语义流动具有信息格律,从而推动语篇的展开和知识的诠释;(4)教师课堂话语形成了“呈现、解包、重新打包”的不断循环递进的语义发展模式,从而进一步促进知识的累积式构建。本研究有助于外语教师以语义波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语言资源帮助学生实现语义解包和重新打包促成学生知识的有效积累,从而为外语教师教学提供一些启示,提升外语课堂话语的知识构建能力。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是2020年的热点话题,中国新冠疫情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重视。媒体是中日两国国民了解彼此的重要渠道,因此,日本媒体对新冠疫情下中国形象的构建以及与中国媒体报道方式相比呈现出的异同点研究,不仅对两国友好往来有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对外宣传策略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研究语料来源于中国官方部门主办的《人民中国》与日本五大报纸之一的《朝日新闻》在2020年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至2020年4月
书面输出包括写作和翻译两种形式,二者都具备输出的三大功能,即注意/触发功能、假说检验功能以及元语言反思功能。目前国内外探究的更多是写作的语言促学作用,对翻译促学潜能的研究相对较少。在已有的翻译研究中,回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形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相较于单向形式的翻译,回译包含了两个翻译过程:先是把目标语原文翻译为母语,再把母语译本回译成目标语。通过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可以促进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特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是通过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语言接触、并帮助他们尽可能地少犯错误来获得高水平的语言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许多语言研究人员和语言教师提出、实施各种教学策略,其中之一就是在语言交际活动中提供反馈。本文通过准实验研究三种不同类型的口头纠正反馈,即重铸、澄清请求与元语言显性纠错对中国EFL学习者英语一般过去时习得的影响。出于研究目的,XX大学75名18至24岁的EFL学习者,随机分成4
非目标语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口头交际机会很少,读写反而在外语学习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相比转瞬即逝在线的口头输出,慢节奏离线的书面输出往往具有更好的语言促学效果。然而,目前书面输出语言促学功能的研究基本上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有关实证研究相对有限,不同书面输出促学效果的对比分析更是匮乏。鉴于此,本文尝试检验与比较不同学习任务(即回译、读写重构以及阅读)对中国学习者英语准确度和复杂度的影响,具体回答:1
桩-土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是土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实际工程中,桩基础受临近场地爆炸、强夯及坍塌等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本质上是桩土在冲击荷载下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本文基于自行研制的小型冲击试验系统研究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桩-土相互作用,从砂土粒径、桩径和桩体埋深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出发,研究不同因素下的桩、土动力响应特征。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机械能守恒原理,研发了小型冲击荷载加载系统。
隧道内地铁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接触网,一旦接触网固定装置发生松动或变形,可能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行并且危害人民的生命安全。当前我国主要使用后置锚栓、预埋槽道、槽道挂耳及预埋套筒四种方法固定接触网,但后两种方法国内应用较少且缺少相关行业标准和文献。鉴于此,提出一种新型局部直连外置槽道结构,该结构的创新点在于可以实现与接触网的高效连接,利于缩短施工工期和成本的控制。本文采用理论计算、有限元模拟与试验测试相结合
朱利安·巴恩斯(1946-)是当代英国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所表现出的后现代性如语言层面的嬉戏、自反性叙事、文类及文体的杂糅等文本层面的特征,以及诸如历史怀疑论、宏大(进步话语)叙事的碎片化、个体及民族身份的建构性、文化全球化和世界主义等主题关怀,均使得巴恩斯作品成为当前学界广泛讨论和研究的对象。在对进步话语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巴恩斯也在其作品如《伦敦郊区》《福楼拜的鹦鹉》《凝视太阳》《十又二分
<正>2019新年伊始,上海木偶剧团进京在国家大剧院献上了历时五年,精心创作的人偶剧《最后一头战象》。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受到首都观众的一致赞誉,引起戏剧界专家、评论家的如潮好评。这对偶戏界来说预示着一个好兆头。大象,是有灵性的动物,在80多年前中华民族
<正>大构思是教师呈现系统性、层次性和整体性的教学设计思路。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核心素养,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创新意识等具有重大意义。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可知:在传统应试模式下,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并有效实施素质化教学方法,缺乏足够时间进行有针对性且有效的课程设计策略研究。因此,本文探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进行大构思教学,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为培养学生良
中国古代蒙学典籍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明,塑造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养,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传播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世纪中期,西方传教士通过创立《中国丛报》译介大量中国典籍,对中国古代蒙学典籍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中国丛报》中蒙学典籍的译介情况,对于新时期推进中国古代蒙学典籍的海外传播,进一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