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矿物细颗粒与3种常见菌相互作用特性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l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大气污染已成为十分热点的话题,其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关注与担忧,因此对作为其主要组成部分的矿物细颗粒与微生物各自特性及二者共存状态、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是进一步防治污染的关键。  本文对3种常见菌(大肠杆菌E.coli、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5种主要粒径≤2.5μm矿物细颗粒(方解石KWC-C、蒙脱石KWC-M、绢云母KWC-S、钠长石KWC-A及石英KWC-Q)在含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通过生化指标检测、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手段分析菌种与矿物细颗粒相互作用过程中体系理化特性、菌矿形貌变化、表面基团结构、矿物物相变化等,探讨其相互作用机制,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相互作用24h,改变体系固液比(g/L)实验中,方解石、蒙脱石、绢云母各点都促进细菌对GLU的消耗;而钠长石与石英以添加量8.0g/L为界,添加量大于8.0g/L促进细菌对GLU的消耗,添加量小于8.0g/L则抑制细菌对GLU的消耗。  (2)体系固液比在矿物添加量8.0g/L时,细菌与矿相互作用24h内方解石、蒙脱石、绢云母、钠长石与石英对促进细菌消耗GLU的速率依次减弱,钠长石、石英促进效果最不明显,方解石的促进作用最大,相互作用约在12h时GLU消耗率就可达到100%。另外,三株细菌对GLU的消耗速率总体是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3)矿物细颗粒物相分析中,方解石、钠长石、石英、绢云母与细菌作用后其物相无明显变化;而蒙脱石与细菌作用后d001面峰变弱钝化,层间距明显增大,且增大强度随矿物细颗粒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弱;另外,层间距增大与细菌种类有一定关系,实验中呈现E.coli>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4)SEM分析发现各矿物颗粒存在不同程度溶蚀现象,使矿物细颗粒有明显的棱角钝化现象,另有较为规则的物质产生;其中,观察发现各矿物细颗粒与菌体有不同程度的黏附现象,其中矿物颗粒方解石与菌体细胞的黏附现象最明显;葡萄球菌与矿物细颗粒的黏附效果比杆状菌(E.coli)更明显。  (5)表面基团结构分析中,三株细菌在红外光谱上各自存在特征吸收峰。细菌与矿物细颗粒相互作用后,部分出现红外峰的平移、消失或是有新峰出现。分析发现,三株细菌作用可引起矿物细颗粒溶解或溶蚀,使矿物细颗粒中不同元素溶出,从而红外峰发生改变。其中,三株菌对方解石溶蚀作用最明显,对石英的腐蚀利用能力最弱。
其他文献
高温合金的服役环境恶劣,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磨损、疲劳失效现象。激光熔覆具有能量密度高、凝固速度快、材料选择宽泛及结合界面良好等特点,已成为再制造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通
人工湿地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在污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课题针对目前人工湿地存在的负荷低、易堵塞、易老化缺点,结合曝气生物滤池的相关理论和
规模化奶牛养殖的迅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奶牛粪便,由于缺乏合理的发展规划和充足的土地用于消纳粪便,加之粪便处理利用技术效率较低,奶牛粪便引起的环境问题,特别是氮磷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奶牛粪便对环境的污染,摸清其污染物的排放底数,从而实现其资源化和无害化的高效利用,合理估算和预测奶牛粪便主要污染物(如氮、磷等)的产生量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及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由于其较高的比硬度、比强度和较好的耐磨特性、热传导性以及较低的热膨胀系数,使得它们成为优异的多功能轻质材料。这些优越的性能使得将颗粒增强铝基复
学位
近年来一些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应用TiO2半导体材料在环境领域中所具有的特有优势,再结合光催化和光电催化技术,代替传统治理方法,是环境功能材料应用
腹泻性贝毒是目前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藻类毒素,世界各地都有因食用被腹泻性贝毒污染的贝类所引起的中毒事件的报道。腹泻性贝毒在我国沿海广泛存在,已严重威胁到我国近海
随着湿式氧化镁烟气脱硫工艺在热电厂中的广泛应用,产生的大量氧化镁烟气脱硫废渣(MDWR)需要妥善处置,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利用MDWR的方法。MDWR含有50wt%的具有多孔结构的硅藻土
借助有限元模拟软件对板料成形问题进行分析,已成为工业设计中的主要辅助手段。怎样提高模拟计算的效率和精度,是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热点问题。材料本构模型的选取是影响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