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昶,字爽秋,一字重黎,"浙江严州府桐庐县人,世居芳郭里,晚称芳郭钝叟,又称钝椎,自寓砭励意。桐邑滨渐江西,常自号渐西村人,学者称渐西先生。"(《太常袁公行略》)袁昶"于诗自谓有夙好,十岁既嗜吟咏,少多颠沛抑郁不自得,故常为养性之举,以陶写性灵,寄咏怀抱"。(《太常袁公行略》)及长,遇刘熙载,并从之学,这对袁昶的一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戊辰应礼部试,报罢。南归时,兴化刘融斋中允熙载主讲上海龙门书院,,奇公才,留肄业焉。中允尚谨言力行,恐惧修省之学,公于是致力性道。又尝问经义于钟子琴先生文蒸,由是不为汉宋师承所囿。"(《太常袁公行略》)光绪二年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总理衙门章京、江宁布政使、光禄寺卿、官至太常寺卿授户部主事、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等。居京期间,袁昶交游的范围更加广阔,与很多知名人士都有交往,如沈曾植兄弟、丁丙、朱一新、樊增祥、李慈铭、黄遵宪、张謇、郑孝胥等。光绪十八年,以员外郎出任徽宁池太广道。光绪二十四年,调直隶。不久,内召以三品京堂在总理衙门行走,授光禄寺卿,转太常寺卿。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事变中被杀,后平反,谥忠节。在晚清文坛上,他的地位十分重要,他是同光体的代表诗人,著作丰富,有《渐西村舍丛刻》、《安般鎵诗续抄》、《渐西村人初集》、《于湖小集》等作品传世。在晚清政坛上,袁昶亦是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治理芜湖期间,于水利、教育等方面颇有建树,为当地百姓所称道。庚子之变,袁昶、许景澄等与慈禧太后等人政见不同,极力反对利用义和团攻打洋人,并接连上疏书陈己见,因此罹难。然而这样一位晚清重要的文学家、政治家,至今尚无详备的年谱问世,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笔者把袁昶著述作为主要材料,并尽可能收罗与袁昶相关的其他文人、时贤、名人的诗文集、书札、日记、笔记等材料,把袁昶一生分为四个阶段,即求学应考阶段(1846-1876)、居京为官阶段(1876-1892)、外任芜湖阶段(觀-觀)、返京为官阶段(1898-1900),以期用年谱的形式全面展示袁昶丰富的文学创作、生活交游、政治经历等情况,为学界研究袁昶聊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