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羽毛颜色是家禽品种(系)的重要特征,它与经济用途以及生产性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为进一步筛选鹅羽色性状相关分子标记,本论文以四川白鹅与朗德鹅杂交F1世代鹅为研究对象,将其羽色表型按不同部位划分为三个不同类型,采用候选基因Sanger测序的方法,针对黑色素相关基因KIT、RAB27A、MITF部分外显子片段进行SNPs位点扫描以及羽色性状的关联性分析,为鹅的羽色遗传研究和育种实践提供参考依据。主要
【基金项目】
:
国家现代水禽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42-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羽毛颜色是家禽品种(系)的重要特征,它与经济用途以及生产性能有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为进一步筛选鹅羽色性状相关分子标记,本论文以四川白鹅与朗德鹅杂交F1世代鹅为研究对象,将其羽色表型按不同部位划分为三个不同类型,采用候选基因Sanger测序的方法,针对黑色素相关基因KIT、RAB27A、MITF部分外显子片段进行SNPs位点扫描以及羽色性状的关联性分析,为鹅的羽色遗传研究和育种实践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鹅KIT基因中发现4个SNPs位点,其中exon19上有1个(c.2526C>G),其突变导致氨基酸的改变(Ser839Cys),exon22上有3个(c.3311C>T,c.3507A>G,c.3544T>C)。位于exon19的c.2526C>G位点与鹅整体羽色表型极显著相关(P<0.01);c.3311C>T位点与鹅整体羽色中的白羽和花斑羽相对性状极显著相关(P<0.01);c.3507A>G与鹅整体羽色中的灰羽和白羽相对性状极显著相关(P<0.01),与翼部羽区的黑色素扩散缺陷相对性状、胸部白条带是否完整相对性状显著相关(P<0.05);c.3544T>C位点与鹅整体羽色表型极显著相关(P<0.01),与翼部羽区的黑色素扩散缺陷相对性状显著相关(P<0.05)。通过对KIT基因的SNPs进行单倍型分析,共得到7种单倍型和14种单倍型组合,其中的优势单倍型和优势单倍型组合分别为K2(CCAT)和K2K2。关联性分析表明,各单倍型组合与鹅整体羽色表型极显著相关(P<0.01),与胸部白条带的完整与否相对性状显著相关(P<0.05)。2.在鹅RAB27A基因的exon7上发现3个SNPs位点(c.2653C>A,c.2795G>A,c.2903A>G),均位于3’-UTR。其中,c.2653C>A和c.2903A>G位点与鹅整体羽色的白羽和花斑羽相对性状都极显著相关(P<0.01),与胸部白条带中的宽条带与窄条带相对性状都极显著相关(P<0.01);c.2795G>A位点未发现与羽色性状的显著关联性。通过对RAB27A基因的SNPs进行单倍型分析,共得到3种单倍型和3种单倍型组合,其中的优势单倍型和优势单倍型组合分别为R1(CGA)和R1R1。关联性分析表明,各单倍型组合与鹅整体羽色的白羽和花斑羽相对性状、胸部白条带的宽条带与窄条带相对性状显著相关(P<0.05)。3.在鹅MITF基因的exon10上发现3个SNPs位点(c.1313C>T,c.1466C>T,c.1679A>G),均未发生氨基酸的改变。其中,c.1313C>T位点与翼部羽区的灰白羽和全灰羽相对性状极显著相关(P<0.01),与翼部羽区的单边和双边灰白相间羽相对性性状显著相关(P<0.05);c.1466C>T位点与鹅整体羽色表型、翼部羽区灰白羽和全灰羽相对性状都极显著相关(P<0.01);c.1679A>G位点与鹅整体羽色的灰羽和白羽相对性状极显著相关(P<0.01)。通过对MITF基因的SNPs进行单倍型分析,共得到7种单倍型和13种单倍型组合,其中的优势单倍型和优势单倍型组合分别为M2(CCG)和M1M2。关联性分析表明,各单倍型组合与鹅翼部羽区表型极显著相关(P<0.01)。综上所述:KIT、RAB27A、MITF基因与鹅的羽色相关,在羽色的调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MITF基因对鹅翼部羽区羽色性状调控发挥主要作用,RAB27A基因对鹅胸部白条带羽色性状调控发挥主要作用。此外,KIT基因对鹅翼部羽区和胸部白条带羽色性状调控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这三个基因可能存在基因互作,需要进一步深入探析形成机制,以期为鹅的羽色遗传和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通过2018-2019年度进行的“青贮玉米与大豆带状间作对生物产量的影响”、“青贮玉米与大豆带状间作混贮品质及发酵机理研究”试验,研究了玉豆带状间作模式的生物产量效应及混合青贮发酵机理,明确了玉豆间作适宜的行比,探明了玉豆混合青贮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发酵品质的作用机理。主要结论如下:1.青贮玉米与大豆带状间作处理的生物产量显著高于单作玉米及单作大豆(P<0.05)。间作处理的鲜重随着大豆行增加而减小,
在国家大力提倡草牧业、粮改饲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利用冬闲田开展一年生冷季型牧草与玉米、水稻轮作发展草地农业,对推进冬季闲田开发利用、解决粮饲平衡、加快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同燕麦(Avena sativa L.)进行混播,作为"多花黑麦草—饲用玉米"饲草生产系统的前作改良部分;利用饲用玉米(Zea mays L.)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碱基,没有蛋白编码潜能的一类RNA,可以在众多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表观遗传调控、剂量补偿效应、细胞周期调控和细胞分化调控等。micro 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在17-24nt、物种间保守性较高的非编码RNA,在动物中通常通过与其靶基因的3’-UTR区域结合发挥生物学功能。已有研究表明linc
鱼类的行为是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对环境条件适应性进化的结果,并伴随着身体器官的形态结构变化;同时,鱼类行为通过生物扰动影响其栖息环境。尽管鱼类远缘杂交已广泛应用,并获得了许多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种,但是由杂交引起的体型和行为的改变、身体形态和行为的关系研究极少,行为变化所产生的生态效应尚未有效评估。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
人工授精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养猪生产。99%以上的猪人工授精采用的是常温(15-25℃)液态保存1~5天的精液;其中,常温保存1~2天的精液约占85%。猪精液常温保存通过添加不同成分(抗生素、糖类、抗氧化剂以及精子刺激物等)来抑制精子代谢、减缓精子运动、减少能量消耗从而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因此,如何长期保存公猪精子并维持其正常的活力和受精能力已成为当前公猪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精子的代谢活动是精
鸭茅是世界知名禾本科优质牧草,在混播草地建植、种草养畜、石漠化生态治理及西南草地改良等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分蘖是牧草重要农艺性状,对牧草产量、种子产量和无性繁殖能力有重要影响。虽然目前已经发现了一些影响分蘖形成的基因和机制,但其主要集中于一年生作物,鲜有涉及多年生牧草。本文中,我们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利用转录组学揭示多年生牧草鸭茅的分蘖调控机制,以期为多年生高产牧草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
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denosyl-L-methionine decarboxylase,SAMDC)是多胺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之一,已被证实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逆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试验通过同源克隆和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 DNA ends)技术首次获得一个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基因,并命名为TrSAM
参与脂肪细胞的分化是miRNA最早被发现的功能之一,为了探讨miR-221-3p对家兔脂肪细胞的分化是否有调控作用,试验以家兔前体脂肪细胞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合成的miR-221-3p mimic、inhibitor及siRNA转染进细胞,检测诱导分化过程中细胞内脂滴的含量及成脂标志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预测miR-221-3p与靶基因之间潜在的关系,并验证SOCS3基因对家兔前体脂肪细
胃肠道微生物的定植是幼龄哺乳动物肠道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成功定植的“有益”肠道微生物参与到各类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从而影响肠道正常的生理功能。本研究共采集了7个日龄组的(第0、7、14、21、28、42和56日龄)成都麻羊羔羊(n=11)肠道和母羊(n=9)身体不同部位的微生物样本。利用16S r RNA基因测序探究羔羊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来源、定植及其发育变化规律。主要结果如下:本研究把母羊(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