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胃肠间质瘤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过去手术曾经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然而胃肠间质瘤术后容易复发,复发及转移性的胃肠间质瘤往往失去手术机会。甲磺酸伊马替尼已被证实是晚期胃肠间质瘤最为有效的治疗药物,其显著的改善了患者的生存。关于晚期胃肠间质瘤的预后因素,国外已有一些研究报道,然而国内对此的研究甚为缺乏,而且国人患者的遗传及社会因素与国外患者不同,有必要行进一步的研究。目的进一步研究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中国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共102例复发和(或)转移性胃肠间质瘤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每次400mg,每天一次的剂量口服,直至肿瘤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及药物相关不良事件,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Kaplan-meier乘积限法、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研究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截止至2010年6月30日,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102例患者中,3例患者最终失访,共99例可以评价客观疗效。其中8例(8.1%)达到完全缓解(CR),68例(68.7%)达到部分缓解(PR),20例(20.2%)治疗后病情稳定(SD),3例(3.0%)治疗后病情进展(PD)。肿瘤的客观缓解率为76.8%,疾病控制率达9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肝转移病灶的患者在治疗后获得的肿瘤缓解率相对较低。全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2个月。共57例患者随访超过2年,41例超过3年,全组患者的1、2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4.3%、56.1%和46.7%,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6.1%、81.2%和70.8%。单因素分析显示,城市生活、ECOG<2分、治疗后客观缓解的患者有更长的PFS,而年龄<65岁、城市患者、ECOG<2分、仅有肝转移、治疗后病灶密度降低的患者在总生存上占有优势。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ECOG评分、近期疗效、治疗后病灶密度改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而性别、原发部位、治疗前病灶存在的部位及先前有无化疗史均不是影响晚期GIST的预后因素。共97例出现可评价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药物相关不良事件是水肿(81.3%)、白细胞数下降(46.1%)、腹泻(37.3%)和皮疹(35.3%),大部分为Ⅰ~Ⅱ级,经对症处理可以控制、缓解。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的治疗使大部分的中国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获益,生存时间得以延长。治疗副反应较轻,耐受性良好。患者的年龄、基线体能状况、复发转移部位、近期疗效及治疗后病灶密度改变是影响晚期胃肠间质瘤预后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