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影响下民族村寨居民地方性感知空间分异及其影响机制研究——以贵州雷公山地区为例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l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民族村寨旅游在我国迅速兴起,已成为民族地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是党的十九大国家决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民族村寨旅游再次成为学者争相研究的对象。而地方性是一个地方特有的属性,旅游发展对民族村寨地方性要素的形成和变化影响显著,研究旅游影响下民族村寨地方性的流变规律,可以更好地协调旅游发展与地方性构建的关系,促进民族旅游村寨空间的良性生产,对民族旅游村寨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贵州雷公山地区24个民族村寨为典型案例地,基于居民地方性感知调查数据,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24个民族村寨分为旅游发展程度不同的五种类型,并对其居民地方性感知进行测度,探索其空间分异规律。借助地理探测器方法,对雷公山地区影响村寨居民地方性感知的景观、文本、符号和情感四个维度进行因子探测和交互探测,探索山地型民族村寨地方性感知的流变规律。用扎根理论和空间生产理论,对民族村寨地方性感知空间分异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雷公山地区民族村寨居民的景观、文本和符号感知的空间分布均呈多核心结构,而情感感知呈双核结构;雷公山地区民族村寨居民景观感知和文本感知随旅游发展程度加深而增强,情感感知随旅游发展程度加深呈先增强后减弱的态势;雷公山地区民族村寨居民的地方性总体感知与情感感知存在相似性;(2)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的村寨居民地方性感知存在差异,其中处于稳固阶段的村寨居民地方性感知最弱;从待开发阶段到稳固阶段,居民对景观、文本和符号维度的感知增强,但对情感维度感知呈减弱态势;地方性要素功能从待开发阶段至稳固阶段呈现出由日常生活向娱乐休闲向产业发展的变化;(3)对民族村寨地方性空间分异影响较大的利益主体,主要包括当地居民、政府、旅游公司及游客等,这些主体通过不同的手段、要素主导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民族村寨居民地方性感知;(4)民族村寨社会空间演化遵循“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空间”的生产逻辑。随着民族村寨阶段性变化,民族村寨居民生活的社会空间逐渐变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地,村寨居民平静的生活方式变为与资本、权力的博弈过程。上述结论可为避免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同质化”和“无地方性”、促进旅游与民族村寨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工业“三废”无序排放、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日益突出。掌握工业场地周边受体的潜在风险对环境风险评估及保障周边人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有色金属工业场地风险特征,以全国、湖南省和永兴县为三个区域尺度代表,基于“源汇”理念,从受体、潜在污染源、传播途径三者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实现多尺度有色金属工业场地潜在风险的综合评估。本研究分别以市、县级行政单元和1km×1km栅格为
学位
柑橘在我国南方大面积种植,该区降雨充沛但季节分配极不均匀。湿季多雨和旱季少雨造成柑橘园土壤水热状况季节性差异明显,造成的橘园水分管理困难和柑橘树的水分利用效率不高是制约柑橘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发展的主要问题。地布覆盖和起垄种植能改善土壤环境和蓄水保墒,实现水分的跨季节利用,有利于橘园的水分管理,因此这两种措施广泛应用于柑橘园。然而,地布覆盖和起垄种植对根区土壤剖面的水分、温度动态分布和对柑橘枝梢生长、
学位
水营力作用搬运地表土壤形成含沙水流,含沙水流的挟沙能力致使泥沙不断向流域下游输移,造成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等严重环境问题。因此研究含沙水流运动的水流特征与影响因素,对理解水力作用引起的土壤侵蚀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含沙水流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含沙水流中不同的泥沙粒径组成(10-100μm65%、10-100μm74%、10-100μm81%)、植物形态(长宽比L/W=2.67、1.07)和植被密度
学位
镉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威胁着农产品的质量和人类健康,因此选择经济有效的修复技术来控制土壤和水体镉污染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以聚磷酸铵,磷酸二氢铵、磷酸和花生壳为原料制备磷改性改性生物炭,采用多种手段表征磷改性改性生物炭的吸附特征,并研究了三种磷改性改性生物炭与普通生物炭在土壤镉钝化与修复效果上的差异机制。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探明了普通生物炭与三种磷改性生物炭在理化特征及对溶液镉吸附上的差异及机制
学位
我国南方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红壤地区存在严重的崩岗侵蚀,其起源和发育过程需进一步揭示。花岗岩红壤坡面由细沟发育而来的龛沟,有着与一般侵蚀沟不同的形态特征,其可能是崩岗的初始形态。推测花岗岩红壤剖面“上红(黏)下砂”的土层结构是龛沟发育的物质基础,但龛沟形成的过程机理并不清楚。本文研究细沟发育过程中微型崩塌特征及其发生的水力学条件,旨在探究龛沟形成和发育机理。在湖北省通城县杨垄小流域花岗岩母质红壤坡面采
学位
土壤结构是维持土壤功能的重要基础,反映了土壤的形态特征与变化规律。作为土壤结构的基本构成单元,团聚体结构和稳定性能够有效调节土壤水肥气热,影响土壤侵蚀过程。鉴于我国纬度跨度大,各气候带发育的土壤类型具有多样性,且呈地带性分布,土壤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当前,关于不同类型地带性土壤团聚体孔隙结构及其与坡面侵蚀过程关系的研究仍存在局限。本文从土壤地理发生学的角度,选取我国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六种风化程度不一
学位
针对我国福建平和琯溪蜜柚产区普遍存在肥料尤其是磷肥施用过量问题,课题组于2016年开始在福建平和琯溪蜜柚综合试验站基地开展氮磷减量施肥试验,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磷过量导致土壤锌有效性降低和树体出现缺锌症状,因此于氮磷减量施肥的第三年(2018年)开始磷减量配施锌肥的试验。为了进一步探究氮磷减施潜力及配施锌肥对琯溪蜜柚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的影响,继续第5、6年的氮磷减量试验及第3、4年的减磷配施锌肥试验。
学位
在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山地城市滞后的公交系统发展与快速增加的老年人间的矛盾加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速度缓慢,不利于促进老年人公交出行及都市公交建设。分析山地城市地形因素对老年人公交出行的影响机制,提高老年人公交出行率,是推动城市适老化公共交通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以贵阳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借助Arc GIS软件,通过改进后的两步移动搜寻法分析在地形因素影响下山地城市老年人公交可达性的空间
学位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增产稳产对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氮和磷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形成,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普遍施用氮肥和磷肥来保障作物产量与经济效益。前期研究表明,锌肥与氮磷配施有利于水稻生长和产量形成,然而,施锌对水稻根际土壤中氮和磷的形态转化及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以籼型杂交稻广两优35为研究材料,通过氮锌和磷锌配施的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施氮和施磷水平下配
学位
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秸秆,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人们寻求多种多样的途径对秸秆进行资源化处理,其中,将其热解制备成生物炭的途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秸秆生物炭自身富含大量养分元素,且可以促进土壤养分转化,因此还田后可以起到培肥土壤的作用,同时它也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固碳潜力,还田后能促进土壤碳封存,是减缓全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秸秆生物炭还田培肥土壤及其固碳潜力的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