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作为儒家的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两千多年以来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论语》已有的研究多涉及文本注释、英译研究、历史影响、应用价值等方面,很少有学者从认知角度对《论语》中的概念隐喻的翻译进行研究。因此,本文试图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对《论语》中的概念隐喻及其翻译进行探讨。 近几十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与蓬勃发展,很多学者开始从认知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美国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认为隐喻不仅贯穿于语言,而且贯穿于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中,日常生活充满了隐喻。概念隐喻可看作为以一个概念去理解、构建另一个概念的映射过程,即从“源域”向“目的域”的实体映射过程。概念隐喻可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 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的基本类型,首先分析了《论语》的概念隐喻。在《论语》中结构隐喻包括人的隐喻,旅行的隐喻和自然的隐喻;方位隐喻是指上/下隐喻;本体隐喻主要是抽象名词如“仁”,“礼”,“德”,“天”等的实体隐喻。其次,按照不同类型概念隐喻中映射的相似性和不同性,本文对《论语》中的概念隐喻的翻译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这将不仅有助于保证译文的准确性,而且有利于目的语读者更容易地理解不同映射过程中概念隐喻所表达的隐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