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尤其是自然资源。林地作为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它的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一种紧张的不协调关系。林地是森林的载体,是林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承担着林业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任,林地资源的安全与否与人民生活状态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林业省份之一,林地资源丰富,它是东北地区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主体,又是东北平原农业和呼盟大草原牧业生产基地的天然屏障,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黑龙江省开垦了大量农地,使一定数量的林地最终成为农地,造成了林业用地和森林面积减少。因此,对黑龙江省林地资源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对于加强林地资源的管护,保障社会生态安全,促进林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资源稀缺理论、生态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等为研究的指导,论文分析了林地资源的相关理论内涵,认为林地资源安全的相关要素包括数量层面的安全、质量层面的安全和生态层面的安全三个方面。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和实际调查,从数量、质量和生态三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林地资源的现状,以及影响林地资源的相关因素。参考可持续发展、森林健康、现代林业评价和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成果,论文从林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个方面构建了林地资源安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黑龙江省林地资源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的林地资源除了在2001年的得分处于基本安全边缘外,在2004年、2006年和2010年者三年内处于稳固的基本安全状态中。同时,论文选择林地生态压力指数模型,对黑龙江省林地资源未来的安全状态进行了预警,结果表明,在现有条件和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到2023年黑龙江省林地资源将会处于亚级不安全状态。据此,提出了提高黑龙江省林地资源安全程度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