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主体是一个历史性范畴,其涵义也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演进而变得丰富起来。通过对于认知主体概念内涵演变的梳理,我们发现,自近代主体哲学肇始以来,无论是将“主体”理解为实体的笛卡尔与洛克的主体观,还是将“主体”理解为先验主体的康德的主体观,他们在本质上都是离开社会实践去考察认知主体,把处于一定时空之中、具有各种社会属性的具体的认知主体个体化、抽象化,认为认知主体是非社会、非历史、非语言、无情感、无价值判断、无宗教性,不受任何其所置身于其中的社会情境、历史状况、文化背景、传统观念以及伦理宗教等因素影响的孤立的、抽象的、先验的、普遍的、存在性意义上的个体。本文正是以此为起点,基于对当今美国欧陆哲学著名学者默罗阿德·韦斯特法尔宗教认识论的考察,并吸收当今美国分析哲学著名学者琳达·扎格泽波斯基德性知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试图揭示出认知主体绝不是如传统认识论所说的抽离于各种影响因素的“孤立的、抽象的、先验的、普遍的、存在性意义上的个体”,认知主体是深深地根植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历史状况、文化背景、传统观念以及伦理宗教等因素之中的,其认知也必将受到其所置身于其中的上述情景化、历史化与多元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认知得以产生的出场语境。结合两位学者的具体的认识论思想,全文紧紧围绕认知主体这一问题分三个部分依次展开,分别从有限性、伦理性与宗教性三个维度探讨了认知主体的有限性、伦理性与宗教性因素对于认知主体的认知的影响。本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对于韦斯特法尔有限性解释学的阐述探讨了认知主体的有限性维度,即认知主体的有限性因素对于认知主体的认知的影响;本文的第二部分通过对于扎格泽波斯基德性知识论的阐述讨论了认知主体的伦理性维度,即认知主体的伦理性因素对于认知主体的认知的影响;本文的第三部分通过对于韦斯特法尔有罪性解释学或动机怀疑解释学的考察,探讨了认知主体的宗教性维度,即认知主体的宗教性因素对于认知主体的认知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认知主体从有限性维度的单面性的人到伦理性维度的双面性的人再到宗教性维度的立体性的人层层递进,从而使得认知主体概念的内涵逐渐立体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