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集广东省广州、开平等地养鸽场的具有神经症状、呼吸困难、下痢等特征的可疑病死鸽的病料,从病死鸽的肝脏、脾脏、脑、胰腺等组织中分离病毒,经HA、HI、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检测与鉴定及动物回归实验,判定该株病毒为鸽禽Ⅰ型副粘病毒(Pigeon paramyxovirus type Ⅰ,PPMV-Ⅰ),且通过毒力测定发现其ICPI为1.0,MDT为56h,IVPI为1.18。
在上述基础上通过肌肉注射鸽禽Ⅰ型副粘病毒对1月龄左右的未免疫鸽进行攻毒试验,系统地研究了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病的临床症状、大体病理学、组织病理学、超微病理学和病毒抗原在体内的定位分布。结果如下: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神经症状,呼吸困难,下痢等特征。肌肉接种上述病毒后,发病率达100%,死亡率为94%,接种后4~10d死亡,发病死亡高峰期为接种后5~7d。
大体病理变化:主要出现在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脑充血、出血,脑实质水肿;食道、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有条纹状出血,部分腺胃乳头出血但较鸡感染新城疫病毒后这种现象相对较轻,小肠和直肠有弥漫性出血点;泄殖腔黏膜出血、心冠沟脂肪及心肌有出血点;肝脏肿大,有出血斑;部分脾脏、肾脏有出血点和肿胀。
组织病理学变化:表现为部分病鸽脑组织水肿、脑血管周围间隙增大,小脑蒲肯野氏细胞和大脑神经元变性及渐进性坏死,神经细胞固缩。肠道肠壁绒毛变性、坏死、脱落、出血;心肌水肿、淤血,心肌纤维间隙变宽,部分肌纤维固缩断裂;肝脏充血、出血,部分肝细胞出现轻度颗粒变性;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血,肺间质出血;肾脏充血出血,有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
超微病理学变化:表现为肾、胰、脑、脾、肝、法氏囊实质细胞呈现坏死和凋亡两种变化。坏死的细胞表现为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肿胀和空泡化,核固缩或断裂,细胞崩解;凋亡的细胞主要表现为染色质凝集于核边缘形成新月状,细胞不崩解而形成凋亡小体。
病毒抗原定位:通过免疫组织学染色检测病毒抗原的定位分布,鸽禽Ⅰ型副粘病毒抗原主要位于脑细胞、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腺胃细胞等。气管、支气管、肠黏膜上皮及脾脏细胞也可见少量病毒抗原存在,其它组织细胞则未检测到病毒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