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的琴》是一部由张猛自编自导的一个关于东北老工业区下岗工人的喜剧片。该影片是一部小成本制作的电影,却获得了包括第三届悉尼中国电影节“评委会特别推荐奖”,第二十八届迈阿密电影节“最佳国际电影奖”等多项国内外重要电影节的奖项。张猛用看似简单平淡的镜头语言,把影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把90年代初这个变革的时代中工人阶级群体的地位和心理的变化刻画的细致入微。视听语言是表现每个电影故事内容的基本方式,也是形成电影各式各样风格的主要因素。在众多学者侧重分析张猛影片中展现的现实主义同时,本文侧重对张猛电影文本本身的基本元素通过影视理论与批评专业中的视听语言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从中借鉴这种独特的视听语言,对当下中国电影人进行电影创作和实践有重要的实战意义。本论文主针对以上问题通过以下几个部分来展开:第一部分为绪论,提出了问题,并指出研究这些问题的意义;第二部分研究叙事镜头的运用与处理,即利用蒙太奇这种纵向思维分析对影片镜头的运用和处理(如拍摄方式、长度、景别、角度等);第三部分研究影片中蒙太奇镜头的特色,即分析镜头的分切及组接,场面、段落的组接和转换;第四部分研究影片的光影与色彩;第五部分则研究影片中的音画结合,分析人声(对白),声响(音效)及音乐(配乐)和画面的完美结合;第六部分研究《钢的琴》视听语言背后表达的深层寓意,包括了对社会主义体制的敬意和留恋和是一部真实的现实主义影片。本论文通过研究《钢的琴》这部赢得“一片倒”荣誉和好评的电影,总结出导演张猛通过运用独特另类的镜头、场面调度、画面组接,出色的光影和色彩运用,巧妙的对白、音效和音乐等视听语言,从而创作出了这样一部诙谐幽默又寓意深刻的现实主义影片。在当下商业大片当道的电影市场中能从这部成功的小成本制作却内涵深刻的电影中学习和借鉴其独特的视听语言,不仅对当下中国电影人进行电影创作和实践有重要的意义,也为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